北市與交通大學合作 合力推動新興科技自造教育

隨著AI人工智慧的興起及5G的發展,程式設計、AI等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為了強化迎戰未來的競爭力,臺北市推動整合資訊科技的自造教育等新興科技課程。臺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表示,交通大學所致贈由溫瓌岸教授團隊所研發的Rabboni感測器計635個,將分配到北市仁愛國中等6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充實臺北市的數位自造教育素材。

 

交通大學溫瓌岸教授表示,感測器源自於20年前政府所推動的矽島計畫,而教育部從106年起開始推動程式教育,因此就透過校友廠商的協助,將感測器加以改良並重新開模,製作成學生較為喜愛的輕巧外型,將原本是在實驗室所使用的分析工具能應用在中小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程內,帶領孩子進入AI時代。溫教授表示,美國歐巴馬總統在2017年就推動全民coding,臺灣在2020開始大力推程式設計,希望我們能夠迎頭趕上,所以藉由感測器的應用,學生不只是學會程式設計,還能進一步結合AI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而這次看到南港高中學生所呈現的成果相當的令人非常驚豔。

 

輕便小巧的感測器透過物聯網能應用在生活層面,學生可以利用Rabboni開發板結合程式設計、感測器、開發板,開發體感電玩遊戲等。在新興國中智慧型照護專題課程,教師帶領學生將Scratch、Python等程式語言寫入感測器,設定當穿戴式裝置偵測到長者、幼兒跌倒時,就啟動感測器連線至家中物聯網設備,出動居家照護機器人前往提供協助,並向親屬或鄰近診所發送即時訊息。

 

南港高中在專題課程進行體育及物理跨域實作,讓學生應用感測器動力軸加速度、角速度參數,判斷使用者打羽球、跳高及游泳動作是否正確的體感設備,不但能以科技提升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自主學習成效,降低專業運動員訓練成本。除此之外,南港高中的同學也進一步運用至銀髮族復健及學齡前兒童小肌肉訓練,將體感科技延伸應用到多元產業。

 

為了鼓勵各校發展一校一科技教育特色課程,教育局與交通大學未來將合作辦理教師研習、學生營隊活動,共享物聯網IoT教學資源。同時也鼓勵各學校向6所國中小科技中心申請借用Rabboni感測器、機關積木、程式教育套件等科技教育資源,將數位自造科技應用及動手實作融入在學校課程中,奠定學生的資訊科技,成為未來創意與實踐力兼具的數位時代自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