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觀傳局「打開臺北」活動周末登場 一揭圓山坑道神秘面紗

臺北市政府觀傳局首次對外打開具軍事民防色彩的圓山坑道
臺北市政府觀傳局首次對外打開具軍事民防色彩的圓山坑道
「打開臺北」活動讓民眾進入坑道免費參觀,探索古往今來
「打開臺北」活動讓民眾進入坑道免費參觀,探索古往今來
圓山坑道始建於日治時期,並因應戰後空防而擴建,是臺北人的秘境空間
圓山坑道始建於日治時期,並因應戰後空防而擴建,是臺北人的秘境空間
坑道內部地下廣播室的行軍床設施有濃厚的戰備氣氛
坑道內部地下廣播室的行軍床設施有濃厚的戰備氣氛

具有軍事民防色彩的圓山坑道坐落於圓山山腹內,曾經是臺北市重要戰略地區的建設,興建於日治時期,並在國民政府來臺後,為因應戰後空防而擴建,是臺北人的秘境空間。北市觀傳局表示,11月12、13日「打開臺北」活動首次進行圓山坑道策展,讓民眾進入坑道免費參觀,探索古往今來,參訪這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古蹟、體驗過去軍事戰略的重要基地。

 

圓山坑道總長約115公尺,隱蔽深入在原兒童育樂中心所在的圓山山腹內,在民國53至80年國民政府警備總署管轄期間,坑道內不只包含避難空間,更為臺北市民防指揮部和戰時圓山指揮所所在。圓山地區具有史前文化、日治時期、近代國民政府時期及解嚴後的地景樣貌,是臺北市區內少數可在10公頃範圍內呈現多元歷史變遷的地區;坑道外則為兒童育樂中心及圓山遺址範圍,包含各種設施、館舍、圓山文化遺址,人文、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時至今日,終於能進入圓山坑道歷史遺跡中一探多元樣貌,它具有三段不同時期的坑道設計和其獨特的功能。矩形副坑道類似山腰型防空壕設計,常見於在山腰橫向開挖的防空洞,通常用在岩石地質或截面積較窄的坑道;主坑道整體位置較副坑道低165公分,且貫通到山坡的另一邊、總長較長,代表主坑道需承受較高的壓力,為了拓寬使用空間,主坑道採用半圓形與馬蹄形,因為越接近圓形,坑道的抗壓性越強。坑道內也可探訪民防廣播電臺的播音室、過往廣播人員生活起居的空間,以及外交使節與一般民眾避難的過往。

 

臺北市觀傳局推動圓山坑道景點活化,進行圓山坑道修復再利用計畫,希望圓山坑道能以最好的一面展示在民眾眼前,透過策展的創舉及民眾的共同參與、想像和規劃,為圓山坑道的未來另闢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