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跨黨派議員組成「交通安全連線」 推人本交通

台北市議會24位跨黨派議員成立「交通安全連線」,建請台北市政府以改善道路安全、推動人本交通及多元交通規劃為原則,進行交通工程及標線改善,減少台北市交通事故傷亡率。(劉彥宜攝)
台北市議會24位跨黨派議員成立「交通安全連線」,建請台北市政府以改善道路安全、推動人本交通及多元交通規劃為原則,進行交通工程及標線改善,減少台北市交通事故傷亡率。(劉彥宜攝)

台北市議會24位跨黨派議員26日組成「交通安全連線」,提案建請台北市政府交通局改善道路安全、推動人本交通及多元交通規劃,減少台北市交通事故傷亡率。交通局回應,許多提案已有具體規畫,將持續進行。

「交通安全連線」召集人趙怡翔指出,去年12月單月交通事故率達5年新高,平均每16分鐘就有人因交通事故致死傷,每3天就有1場死亡車禍,事故率相對10年前提升3成左右,死亡率是先進國家倫敦、首爾、東京等3至5倍。

趙怡翔指出,半數交通事故死亡者為高齡者,佔事故率的1成、死亡率5成以上,在高齡化社會中影響最深的,卻是最該照顧的長輩。且高達1/3交通事故死亡者為行人,每日有6位行人遭撞死傷,長者行人致死率8成,望與台北市政府一起合作,將死亡率、致死率及致傷率持續減少,目標為0。

召集人李明賢也說,成立連線目的是不分藍綠、不分黨派共同關心交通,交通不只是市府的事,是大家要共同努力,透過連線凝聚朝野力量並進行督導,讓北市交通更順暢、更便利。

無黨籍議員林亮君說,過去常以個案方式檢討交通事故,就個案會勘做檢討改善,但道路交通需要全面改善,這幾年北市府也逐漸建立原則性評估標準,有一定程度的進步和進展。除事故集中在65歲以上長者外,2018至2021年間,平均每年有400位學童發生事故,因此通學巷也是關注的重點之一。

交通局長謝銘鴻回覆,連線的提案許多都已有具體規畫,包括行人通道的建置在府級計畫中,已分4大類34項計畫。而交通改善計畫是持續性工作,如機車退出騎樓的專案,今年先完成5條道路,明年16條,逐步完成,且今年將完成建置258所學校周邊的行人早開時相,同樣持續擴大,新工處也有騎樓整平、增加人行道等計畫。

「交通安全連線」包含議員李明賢、趙怡翔、黃瀞瑩、吳沛憶、張志豪、陳怡君、王閔生、顏若芳、李建昌、陳賢蔚、林珍羽、徐立信、張斯綱、林杏

兒、詹為元、劉耀仁、陳宥丞、苗博雅、許淑華、林亮君、許家蓓、鍾佩玲、王世堅及洪健益,共 24 人。

「交通安全連線」建請北市府以改善道路安全、推動人本交通及多元交通規劃為原則,進行交通工程及標線改善,減少台北市交通事故傷亡率。辦法則包含主要道路全面增設左轉附加車道、連貫性智慧號誌系統,並依據內政部「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置手冊」人行道標寬度標準進行改善,淨空人行道之電線竿、電箱等障礙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