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首座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啟動 明年9月竣工啟用

台北市首座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十八日啟動,預計一一三年九月竣工啟用。(衛工處提供)
台北市首座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十八日啟動,預計一一三年九月竣工啟用。(衛工處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首座三級處理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民生水資中心),十八日由蔣萬安市長按鈕啟動,把淨化污水核心「MBR(Membrane Bio-Reactor)薄膜」沉下水安置,這是整體工程的重要里程碑。民生水資中心預計二0二四年九月竣工,將是開啟台北市新世代水處理理念與實現2030年台北污水完全自主處理的願景開端。

蔣萬安表示,台北市為確保污水處理量能無虞、與分散操作風險考量,除了新建民生水資中心外,規劃中的還有濱江、社子島等二座水資中心,未來將持續朝著二0三0年台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三級處理比率達到百分之五十的目標努力邁進。

民生水資中心統包工程採最嚴謹且最安全的工法,淨化污水處理的核心單元「薄膜生物反應器(MBR)」,不但大幅節省用地面積,也能削減廢棄污泥量,三級處理的放流水質遠遠優於二級生物處理程序,處理後產製的再生水更能回饋民生社區公園綠地,提供穩定的第二水源。

衛工處長程培嘉說,位於台北市民生社區的民生水資中心前身為民生污水處理廠,也是全台第一座採生物旋轉圓盤法的處理廠,前於二00二年十一月除役,為實現台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的市政願景,所以用此為原點重新再出發,打造一座新一代以MLE(生物除氮)+MBR三級處理程序的水資中心,每日處理四萬噸生活污水、產製一萬噸優質再生水,開啟新世代水資源再生處理紀元。

衛工處指出,民生水資中心採用管狀中空纖維絲膜的MBR模組,屬於超過濾(UF)等級的淨化流程,放流水質較傳統污水處理更為優化,提升處理後水循環使用。民生社區佈有六千六百公尺的環狀再生水供應系統,串聯民生社區公園綠地、河濱公園、松山機場國際貨運站,沿線設有三處智慧取水站方便民眾免費取水,及十三處澆灌取水點,可供應周邊公園綠地、松山機場及河濱公園進行澆灌及路面洗滌、夏日降溫等用途,讓任何一滴水都有再利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