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一殯拆銜牌 大批歌迷曾在此送行鄧麗君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2日電)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今天象徵性拆除景行廳銜牌;近60年來一殯送走多位政商名流,如前監察院長于右任、亞洲歌姬鄧麗君等,一殯今天功成身退。

根據北市殯葬處資料,日治時期,台北市役所改建原本的台北葬儀堂,成為當時第一家公立殯儀館,位置約在現在的林森公園,主要服務當時在台日本人,火葬文化也隨之傳入。

殯葬處說,即便如此,當時民眾還是多在自家辦喪事,找地方土葬,只有窮苦人家才簡單拜一拜就火化;後來北市人愈來愈多,土地稀缺,火化需求大增,北市決定興建市立殯儀館。

地點一度選定為靠近如今的國父紀念館處,但遭居民抗議,時任行政院長陳誠批示要建在更遠的郊區,最後,1964年在民權東路與松江路交界處的下埤頭地區,蓋了「台北市殯儀館」,是日治後北市首家公營殯儀館,也就是一殯的前身。

一殯曾送走前監察院長于右任,還有前副總統陳誠;1978年「台北市殯儀館」正式更名為「台北市第一殯儀館」。

不少政商名流都在一殯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包含「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近百名媒體、無數歌迷為她送別,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行政院新聞局長胡志強到場致哀,三軍派代表謁靈,場面盛大、肅穆哀戚。

而近年來,許多演藝圈重量級人物的終點站也落腳一殯,如秀場一哥賀一航、草根金鐘獎視帝龍劭華、資深藝人「東區羅姊」羅霈穎等;另外,台灣首例成功連體嬰分割手術的哥哥張忠仁告別式也在此地。

一殯60年「送往迎來」,背負生命的重量、親屬的不捨、政商要人致意默哀,也見證樹葬、花葬等環保殯葬方式的興起,還有北市殯葬處首創線上告別式等;隨著都市發展,周邊蓋出一棟棟住宅與商業大樓,信仰重鎮行天宮毗鄰而起,一殯的區位已不符合都會精華區。

由於殯葬業者集中一殯周遭,影響房價、出殯儀式時的噪音與交通干擾等,使居民與業者衝突,加上一殯設備老舊,治喪量能又無法負荷人口老化衍生的死亡數,廢除音量漸大,之後確定除役。(編輯:張銘坤)1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