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APP查路線擁擠度 乘客批雞肋

台北捷運公司繼去年於台北捷運GO APP首創「車廂擁擠度」燈號後,昨再推出「路線擁擠度」查詢,讓民眾即時掌握板南、文湖線即時狀況。(黃婉婷攝)
台北捷運公司繼去年於台北捷運GO APP首創「車廂擁擠度」燈號後,昨再推出「路線擁擠度」查詢,讓民眾即時掌握板南、文湖線即時狀況。(黃婉婷攝)

全台疫情趨緩,台北捷運每日有高達200萬人次搭乘,為分流旅客人潮,北捷繼去年於台北捷運GO APP首創「車廂擁擠度」燈號後,昨再推出「路線擁擠度」查詢,讓民眾即時掌握板南、文湖線即時狀況,但不少乘客質疑功能太雞肋,實務上擠不上車的人就會等下一班,不如盡快開放全路線的車廂燈號較實在。

北捷去年在板南線推出「車廂擁擠度」功能,文湖線則於今年5月跟進,系統資訊來自於車廂內裝設的壓力感測器,計算載重所承受的壓力值,再化為為舒適(綠)、普通(黃)、略多(橘)及人多(紅)4個等級,供民眾判斷每節車廂人潮多寡,明年將全線啟用。

北捷昨再出招推出「路線擁擠度」查詢功能,概念類似「高速公路1968」即時路況,民眾可在出門前查看路線擁擠度,決定提早或延後搭乘,燈號同為綠、黃、橘、紅4等級,進站後再透過月台電視或APP觀看車廂擁擠度,選擇搭乘較舒服的車廂,2項功能僅限文湖、板南線可查詢。

即使功能立意良好,旅客對此卻罵聲一片。楊姓乘客質疑,習慣搭捷運通勤、外出的民眾,就算看了路線擁擠度也不會改變交通工具,倘若當下真的人擠人,那就改搭下一班就好;周姓通勤族則認為,捷運沒有塞車問題,又不是燈號變紅捷運就不開了,這項功能恐過度雞肋。

此外,台北捷運今年攜手工研院團隊,首度將MR(混合實境)應用在司機員訓練中,推出「文湖線電聯車MR擴增虛擬運用」,讓司機員透過智慧眼鏡和仿真面板進入虛擬情境中,練習啟動列車、加減速、停靠站等技能,還有設備故障、系統異常等各類情境題可選,只要戴上眼鏡就能來場虛擬路考,未來也有望放置於北投會館供民眾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