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三島開發風電? 驅魚逐鳥誰獲利

海洋傷痕專題,大愛新聞採訪團隊,登船踏上北方三島。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哪三座,彭佳嶼,棉花嶼和花瓶嶼。除了彭佳嶼有開發之外,另外兩座是無人島,也因此,保有最自然,也蘊含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要登島也不容意。大愛新聞,帶您展開一趟,深度之旅。

這不是一趟容易的旅程,因為前往北方三島,必須在天亮之前就啟程,在太陽於東方升起之際,朝北航行。

大愛記者 許斐莉:「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航行 我們終於來到了前方的這個棉花嶼 那麼要來到棉花嶼 其實並不是那麼地容易 因為必須要經過申請之後 跟著生態研究的團體 才有辦法登島來一探究竟。」

研海生態顧問公司執行長 黃彥婷:「我們會分成植物 昆蟲 然後還有鼠害移除的部分 是我們這次的重點,那在海上的話 我們主要是做海鳥目視 鯨豚目視 然後我們會有合作的團隊 因為有做一些水下聲學資料收集的部分。」

早在1996年,農委會就把北方三島的棉花嶼和花瓶嶼 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花瓶嶼太小,無法登島,因此生態觀測主要鎖定在棉花嶼。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沈錦豐:「有人說,它會被叫為棉花嶼,也是因為有很多海鳥在島上面,然後整群在繁殖的時候,就跟棉花一樣。」

不過,這個海島像棉花的傳說,在1988年時被打破,因為有民眾從基隆野放了6隻山羊到棉花嶼,到了1994年,山羊已經繁殖到44隻。這張1996年拍的照片,可以看到棉花嶼是光禿禿的一片,植物被吃光了,海鳥也不見蹤影。山羊最後被帶回台灣本島,棉花嶼也展開了漫長的生態復育。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沈錦豐:「好不容易在我們在去年 就是2020年我們上去的時候,又發現白眉燕鷗又回來繁殖,這表示說1996年畫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後,慢慢地效果已經顯現,那更不用講說,我們在2010年記錄了台灣第一筆大水薙鳥的繁殖紀錄 那種鳥以前在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這個觀測紀錄,讓在棉花嶼調查鳥況長達12年的基隆市野鳥學會相當振奮。因為穩定的海鳥背後,代表的是北方三島海域健康的海洋生態。

登島的過程很驚險,因為船隻必須靠海浪才能暫時卡在礁岩上,讓人登島。

2021年,研海生態顧問公司接手生態調查,全新的研究團隊第一次登島展開記錄工作。

鳥類組鎖定的是去年基隆鳥會觀測到的,在棉花嶼繁殖的大水薙鳥。

台大森林系博士 洪崇航:「牠這種鳥滿特別的,就是牠會重複利用牠那個,(以前的巢) 對以前的巢,所以我們來就是把上次他們(鳥會)架好的點,相機換下去這樣子,那我們理想的話,應該是牠從海上回來的時候,就會從這裡進去。」

我們現在看到有兩位研究人員趴在懸崖旁邊,不曉得在探究什麼,我們現在來詢問一下我們的鳥類專家,請問現在這兩位研究人員是在做什麼,好,我現在是請他們幫我看一下大水薙鳥的巢,因為牠現在的巢剛好在懸崖邊,因為牠的巢是有一點深度,所以我們是自製了一支探巢器,來看牠有沒有在裡面活動的跡象。

而大片的海芙蓉,像棉花一樣鋪在火山岩島上,研究人員認為,那裡面可能會有海鳥的天敵。

鳥類生態研究者 張瀚柏:「老鼠可能常常會跟著漁船,或者有人就是把牠放來這個地方,可能會對島上像是我們在研究的大水薙鳥,會有些危害,因為老鼠牠們會鑽進洞裡面去偷吃牠的蛋,或是咬小朋友幼禽,甚至像是成鳥都去攻擊牠。」

山羊、老鼠、海鳥的物競天擇,人類最後選擇了海鳥,因為只有海鳥才是北方三島的原生物種。北方三島是日本、琉球、中國大陸候鳥遷徙的中途站,根據基隆市野鳥學會的調查,總共有55科243種鳥類在這裡出沒,光是棉花嶼就有160種鳥類,其中包括了22種保育類。

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沈錦豐:「假如說我有一千隻燕鷗在上面繁殖,那代表有多少海洋資源要支撐這個生態系,而且我們看起來,整個北方三島海域的海洋資源是夠支撐這個未來有很多海鳥在這上面繁殖,因為以前有過這個紀錄。」

但是花了20幾年救回來的生態系統,卻有可能因為北方三島被列為離岸風電機的開發地點,籠罩陰影。

台大森林系博士 洪崇航:「對鳥類的影響大概有幾個,有可能牠會撞機嘛,有可能說牠就是會避開,那避開之後牠就不會再到這個風力發電場那一個區域覓食,所以這些其實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影響。」

鳥類生態研究者 許勝杰:「在野生調查的觀點來看,你沒有發現不代表不存在,基本上鳥類遷徙也是要靠這樣的路徑,是不是要考量這個安全性,以及牠們的生命安危。」

大愛記者 許斐莉:「棉花嶼的環境是如此自然而且原始,這麼美麗的地方,但是它南方的海域,極有可能會插上風電機,環境自然與能源永續,到底該如何平衡呢,這個議題需要全民一起持續來關心。」

採訪撰文:許斐莉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恢復供水不易 感恩工程人員辛勞
勒緊褲帶為抗旱 緊要關頭竟大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