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跨界新生代 用音樂傳遞彰化生活故事

文字/陳婷芳、攝影/曾信耀、圖片提供/鹿江國際中小學

 

 

「工乂工工上乂工工乂工工乂工上,聽講阮阿公是一个總舖師」,在曾立馨的歌聲中,傳統北管用流行音樂來演繹,果然使人耳目一新。一如講到歌仔戲會讓人聯想到宜蘭、布袋戲讓人想到雲林,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素來享有全國盛名,隨著新生代創作音樂人、獨立樂團踏上北管學習之路,傳統與現代搖滾激盪出別開生面的音樂火花。

北管跨界創作歌手曾立馨第二張專輯《轉來的路》邀請葛萊美獎得主李政瀚操刀設計,封面架構參考梨春園曲館雕花門窗設計,望向新舊交織的彰化,讓樂迷從立馨的視角認識這片土地。

彰化每年歲末最特別音樂盛事—「彰化傳統戲曲節」於十一月登場前,走訪卦山村美學生活聚落,來到曾立馨的個人工作室,首張臺語專輯《轉來的路》甫於九月公開數位發行,宣傳與演出正馬不停蹄的她,難得可以好好坐下來和我們聊聊——她與北管的故事。

曾立馨說,北管有文場、武場各種樂器,對學習者門檻並不輕鬆。

彰化蹲點五年寫出《轉來的路》

 

以〈聽講〉這首歌獲得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組佳作及現場表演獎,曾立馨的初試啼聲立即在歌壇嶄露鋒芒,一鳴驚人的背後,是她默默在彰化蹲點長達五年。2017年發行第一張獨立創作專輯《你想聽到的那些?》後,覺得自己的音樂不夠豐富,為了學習北管移居彰化。

曾立馨初學北管時,猶如天書般的工尺譜,不同於西洋樂譜形式,而必須花很長時間適應直式的寫法。

「本來以為搬來彰化兩年,把北管學會就可以寫在歌裡面了」,來自臺中的立馨笑著坦言當初太小看北管了,也更加體會俗諺所說的「八隻交椅要坐一輪,你才可以當老師」箇中意涵,八隻椅子意指包括吹拉彈唱打,也就是各種鑼鼓樂器、絲竹樂器、唱曲等等都要學會;同時也必須惕勵自己跳脫西洋樂學習脈絡的框架,比如對她而言,猶如天書般的工尺譜,或背鼓介,以及迥異於西洋樂拍子調音的概念,因為北管演奏的方式,會根據現場狀況或亂彈戲身段來應變。

手上拿著彰化南瑤宮「老大媽」進香旗,曾立馨一邊聊起專輯中一首寫給媽祖婆的〈講心事〉。

有畫面的北管音樂 《轉來的路》

 

收錄十首歌曲,歌曲主題圍繞著北管文化、媽祖信仰、廟會景象、告別式、彰化舊城等,是立馨在彰化感到身心安定後,再回頭書寫原生家庭的故事,整張專輯給人一種慢慢走回家的路途感。音樂製作上,也選擇饒舌嘻哈、台語流行、爵士音樂、拉丁元素與北管音樂碰撞出彰化精彩紛呈的音樂風貌。

無論是寫給媽祖婆的〈講心事〉,結合饒舌的廟會情歌〈看鬧熱〉,或一首〈聽講〉唱出和自己素未謀面的阿公冥冥中的交集,還有以告別式工作者的視角所感悟的〈最後一場〉,「這十首歌都是有畫面感的一篇篇故事,希望透過這張專輯,可以讓人感受北管其實可以很生活化,」立馨說。

《轉來的路》新專輯募資計畫與南瑤宮老大媽會聯名平安符。

北管小搖滾接力開唱

 

「學北管,毋是憨人所想的遐呢簡單。」如同立馨專輯最特別的一首〈學北管〉,彰化縣是目前全臺南北管音樂戲曲上保存最完整的縣市,致力推廣南北戲曲教育扎根計畫,除了目前已有16校30個班級共襄盛舉,彰化縣也是全臺唯一有南北管音樂戲曲館的縣市,且於111年成立全臺唯一公立青少年南北管實驗樂團。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採中國庭院建築,是彰化縣內最具特色的文物館。

縣長王惠美指出,過去大家都認為傳統戲曲都是老一輩的人在看,但是這幾年看到許多館閣及樂師很用心做向下扎根的工作,在活動中也看得到國中、小學童參與南北管演奏,代代傳承,感謝他們把好的樂曲繼續傳承下去。

彰化縣政府推行的南北戲曲校園傳習計畫以「一校一館閣」策略,讓傳統館閣走入校園,向下扎根。(圖片提供/鹿江國際中小學)

今年的傳統戲曲節演出活動也將有別於過去表演團隊,為喚醒新世代對於傳統音樂南北管記憶,特邀請運用北管元素創作的獨立樂團,包括曾立馨、圓仔花樂團等新生代創作歌手樂團,以「北管小搖滾」ROCK開唱,為今年度傳統戲曲節活動揭開全新的序幕。

 

 

【Info】

2023彰化傳統戲曲節【傳統VS現代搖滾的音樂饗宴】

https://www.bocach.gov.tw/cl.aspx?n=7148

 

 

秋季限定100米油畫般樹景!彰化經典木棉道取景氛圍感大片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3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