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楊德昌回顧展2023年登場 2部數位修復電影同步放映

北美館、國家影視聽中心與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合作,2023年推出「楊德昌回顧展」(圖: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國家影視聽中心與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合作,2023年推出「楊德昌回顧展」(圖:北美館提供)
楊德昌導演《獨立時代》進行數位修復後重新上映(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楊德昌導演《獨立時代》進行數位修復後重新上映(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楊德昌導演《麻將》進行數位修復後將重新上映(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楊德昌導演《麻將》進行數位修復後將重新上映(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楊德昌是臺灣具有代表性的導演之一(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楊德昌是臺灣具有代表性的導演之一(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臺灣知名電影導演楊德昌逝世15周年之際,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偕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藍祖蔚董事長,與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合作,預計2023年7月中旬舉行楊德昌導演的回顧展與國際論壇,國家影視聽中心也將完整放映楊德昌導演的全部作品。

 

北美館表示,楊德昌先生是1980年代的「臺灣新電影」時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為國際矚目與認識的臺灣電影導演之一,並多次在世界影壇締造重要成績。他的創作能量豐沛而多元,一生執導過 1 部電視劇、1 部電影短片、7 部電影長片作品,也曾編導過至少 4 部劇場作品、數部 MV 和Flash 動畫、繪製連環漫畫,更有《追風》、《小朋友》等未完成的動畫長片與多部劇本創作,40多年的創作生涯屢創臺灣電影新頁。

 

楊德昌電影作品獲獎無數,《恐怖份子》(1986)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及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獨立時代》曾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麻將》則獲第46屆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及第9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0年的《一一》讓楊德昌獲得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導演,2007年獲第44屆金馬獎頒發終身成就獎。

 

北美館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攜手合作,擬將楊德昌電影文物藉由展覽型態推出電影大展,這也是臺灣首次以大型展覽形式舉行重要電影導演回顧。對此,國家影視聽中心藍祖蔚董事長表示,很榮幸能與北美館合作,將楊導的電影作品發揚光大。《獨立時代》和《麻將》也將在數位修復完成後重新上映,這些都要感謝彭鎧立女士,以及王君琦執行長的規劃。另外,展覽在追念楊德昌導演之餘,也將首次曝光重要創作文件檔案,試圖以嶄新觀點並融合裝置、新媒體、劇場、聲光等跨域形式,傳達他創作脈絡與思想理路,讓世人重新認識楊德昌的精彩電影世界及其時代。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表示,楊德昌導演的作品影響好幾代人,並持續至現在,許多國內外導演與藝術創作者皆曾受到啟發。作為臺灣第一次在美術館舉辦重要電影導演的展覽,意義非凡,除了側重楊導在美學、文化及歷史批判等面向上的重要成就,北美館更將凸顯影片展映型態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對話。

 

楊德昌曾說,他的電影因經濟限制而聚焦臺北,但也以記錄臺北,能為她寫史而自豪。遺孀彭鎧立女士表示,文物與展覽能在臺北再度曝光、成為重新面對世界的契機,對楊導非常重要,感謝國家影視聽中心和北美館一同促成這件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