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名家匯聚溯源變革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美術館將於明(12)日起至明年2月2日推出「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匯聚51位膠彩創作者,展出146件作品,呈現膠彩畫在臺灣落地化之後的表現樣貌,並體現畫種本質中涵藏不同表現的創作包容性。
膠彩畫清雅絢麗兼蓄,基本以紙或絹為底,透過動物膠調和礦物質顏料或其他天然材質進行敷彩,有時畫面亦會加入金屬箔的運用;此次北美館以膠彩畫作為主軸,規劃「初相見|汲學」、「遇紛爭|探源」、「守畫域|定名」、「啟學制|重思」與「續開展|多貌」5大展區,展出多件作品,而展名中「喧囂的孤獨」即概括膠彩畫在臺灣發展之過程,不同時期的命名,隱現內外時空的推移變遷,惟畫家們在動盪之中仍展現持靜創作、持守畫域與傳承畫法的專注以對。
其中,藝術家陳進代表作《悠閒》以一側臥雕花眠床的女子為題,描寫對象雖為畫家的姊妹,卻也是陳進自己的心緒投射;此作於2010年經北美館修復整理,重現框裱側面及背後絹布折入的隱藏畫面,更可看出床兩側紗幔的延伸花紋、上方整排精細彩色流蘇等畫中原先未見之細節。潘信華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時主修水墨,其後跳脫傳統框架限制,加入膠彩的繪畫語言,在《鋼筋花卉-咸豐草》中將建築工地看到長在鋼筋水泥中的小花,與古代文人畫中常作為道德標榜與心靈寄託的太湖石轉化對應。
此外,教育推廣計畫自11月2日起在展覽室末段規劃「膠彩自習室」教育展區,11月10日、12月1日與12月29日將舉辦當日限定的繪畫體驗,現場提供3款創作畫譜,選自《麗島名華鑑》色調鮮明的《睡蓮》、《いかだかづら(九重葛)》、《猩猩木》的原作局部,觀眾可自主嘗試膠液與色粉揉合的質地及敷色作畫。
臺北市立美術館將於明(12)日起至明年2月2日推出「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匯聚51位膠彩創作者,展出146件作品。(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教育推廣計畫自11月2日起在展覽室末段規劃「膠彩自習室」教育展區,觀眾可自主嘗試膠液與色粉揉合的質地及敷色作畫。(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潘信華在《鋼筋花卉-咸豐草》中將建築工地看到長在鋼筋水泥中的小花,與古代文人畫中常作為道德標榜與心靈寄託的太湖石轉化對應。(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陳進代表作《悠閒》以一側臥雕花眠床的女子為題,描寫對象雖為畫家的姊妹,卻也是陳進自己的心緒投射。(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