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打造智慧醫院!引進「尖端機器人」大軍:協助高難度手術、患者復健

民生頭條/記者楊艾庭報導

機器人醫療大軍進場!過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生活型態,各種標榜「零接觸、自動化」的防疫設施應運而生,其中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概念也在醫療產業中茁壯躍進。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表示,北醫附設醫院近年來大力推動智慧醫院,引進台灣自製的尖端機器人手術導航系統,更設立全台灣第一個具有高中低階復健機器人的機器人復健中心,展現醫療軟實力!

▲北醫附設醫院近年來大力推動智慧醫院。(圖/Shutterstock)

機器人導航系統 協助醫師完成高難度手術

北醫的「複合手術導航系統」是一套涵蓋從術前規劃、影像導引的高精準度導航系統,已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上市許可,結合複合手術室高階影像設備,取得病人術中照影,重建影像模型,供醫師規劃、模擬、實施脊椎微創手術,達到失血量低、恢復時間快的微創醫療目標。

北醫附設醫院神經外科羅文政主任表示,北醫附設醫院於2020年打造尖端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除了傳統的手術器材外,更備有移動式血管造影機及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讓醫師在手術中即時定位病灶的位置,大幅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成功率,後續計畫引進的「複合手術導航系統」,可以與複合式手術室系統結合,提供高品質的脊椎微創手術。

除了精確的導航系統,「手術導航機器人輔助系統」則是進一步結合「診斷判讀」、「即時導航」、「微型機器手」三大技術的機器人手術系統,先由醫學影像處理系統協助診斷規劃後,再使用導航系統規劃手術路徑,最後再由機器手施行精密控制,協助醫師完成精密的脊椎手術。

北醫設「機器人復健中心」助腦中風、脊髓損傷患者肌力、步態訓練

北醫附設醫院在2012年率先引進全國第一台全自動下肢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至今已經幫助超過百名病人重新邁出人生的下一步。為了讓不同需求的病人,都可以透過先進的機器人科技返回正常生活,北醫附設醫院又陸續引進了動力式下肢助行器及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並成立台灣第一個擁有高中低階復健機器人的多樣性機器人復健中心,希望藉著尖端科技的幫助,讓更多民眾重新踏上幸福的腳步。

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復健醫學部主任曾頌惠指出,根據統計,使用機器人復健的族群分別以腦血管相關疾病為大宗(81%),其次為脊髓損傷(14%)與其他如腦性麻痺孩童等(5%)。北醫附設醫院引進的三台下肢復健機器人,可以為不同復健階段的病人提供不同程度的步態訓練。

除了下肢復健機器人,北醫復健部也有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與本次展出的軟外骨骼手部動力輔助系統等手部訓練機器人,藉由機器人學習與人工智慧系統,打造個人化訓練課程,達到手指動作幅度、反應速度、協調性及手部肌力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