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技卓 史哲授證文化資產保存者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文化部今(24)日舉辦「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部長史哲頒授認定證書給予重要文化資產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徐明河,並於即日起至明年2月29日,在文化資產園區國際展演館舉辦特展,展示3位保存者的修復示範作品。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自民國99年起陸續登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並認定保存者,至今國家級的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已登錄10項,並認定16位保存者;「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及「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3位,於111年被文化部登錄認定,並於今(24)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行授證典禮,其中,蘇清良及徐明河已於今年相繼辭世,由蘇清良孫子蘇建銘、徐明河兒子徐朝琳代表接下證書,同時邀請多位親友齊聚現場,一同見證。

李清海善於打造傳統建築屋脊、脊頭圓規線條和緩圓融,翹脊曲線簡潔明快,充分展現傳統建築美學,對金門地區傳統建築風貌維護貢獻甚大;李清海表示,他會將一生所學、所做,全部傳承下去。蘇清良專精各場域施工現況製作各種土水修造技術工具,曾參與臺灣多場重要文化資產修復工程;蘇建銘致詞時指出,阿公的精神、技藝、功夫,一直都在,他會努力實踐阿公對古蹟始終熱情的那份心。

另外,徐明河師承洪派五虎將姚自來門下,後期更透過學校教學系統,長年培育無數年輕學子,立下傳承最佳典範;其家屬以詩句「妙陶巧剪藝術精巧,匠心技卓榮耀一生,典範長存永難忘懷,今生成就萬古流芳」,向徐明河致敬。

此外,為讓各界得以認識3位國寶司阜的卓越技藝和堅持精神,即日起至明年2月29日,同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國際展演館舉辦「匠心技卓・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特展」,展示3位保存者的精采經歷、內涵及修復示範作品,相關資訊可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及臉書查詢,歡迎免費參觀。

文化部今(24)日舉辦「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部長史哲頒授認定證書給予重要文化資產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及徐明河;其中,蘇清良及徐明河由家屬代表接下證書。(記者劉昕翊攝)

重要文化資產保存者李清海表示,他會將一生所學、所做,全部傳承下去。(記者劉昕翊攝)

「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及「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3位,於111年被文化部登錄認定,並於今(24)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行授證典禮。(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