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後的中共對台政策:點評新任常委、武統的可能性



文:曾建元(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新台灣國策智庫兩岸關係組召集人) 郭寶勝:網友們大家好,年輕的觀眾、聽眾們大家好,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剛剛結束,除了中國的內政之外,中共對台灣的政策也引起海內外華人的普遍關注。十九大確定很多大致的方針,尤其對台灣問題,習近平的講話裡、工作報告裡面,也都佔有很大的篇幅。當然他的話語也沒有多大的改變,而繼續強調反對台灣獨立、實現和平統一台灣。這些可以說是陳詞爛調,但是我們知道他對實現中國夢,尤其是第一個一百年,2021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復興」其中的一個內容,就是整個中國統一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離2021年越來越迫近,在這個時候對台灣的統一的問題,確實提升了日程,也在他的第二個任期之內。到底中共在十九大之後,對台灣有一個怎麼樣的戰略,然後台灣政府包括蔡英文,會有一個怎麼樣的回應?我們也看到最近蔡英文針對十九大發表了一系列的講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台灣政府對中共十九大之後的對台政策的回應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邀請到台灣著名的研究兩岸問題的專家曾建元教授前來訪談。曾教授您好。 曾建元:寶勝兄以及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十九大報告裡的三個涉台政策重點 郭寶勝:曾教授您好。我知道你非常關注中國的問題,我一直強調你是台灣學者裡面最關注中國問題的學者,這次的十九大我想你肯定也是一直在觀察他,不僅是內政,尤其對台灣問題可能是關注的焦點,整體上來看,你對十九大政治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包括裡面習近平有關台灣的部分,有一個什麼樣的印象? 曾建元: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重點,第一個,習近平仍然把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作為他今後跟蔡英文政府創造不同關係的政治基礎,所以他在這次的政治報告當中提到,九二共識跟一個中國原則,那這是第一個;第二點,對於未來兩岸的關係,所謂的終極關係,習近平提到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所以這也是個特點,他進一步地強調說,他會尊重、中共會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生活方式以及制度;第三點就是六個任何的問題,其實是進一步地強調,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這樣一個政治作為,對台獨表達堅決反對的立場。我想,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可以歸納成這三點。 出席十九大台灣人代表誰 郭寶勝:十九大的黨代會上,我們也看到台灣的一些代表也出席。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台灣到底有沒有共產黨,盧麗安她為什麼去參加中共的十九大? 曾建元:其實從1949年以來,歷屆的黨代會或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都一直有台灣省代表,只是說他怎麼選出來的?大部分都是在大陸的台胞或者是海外的台僑當中選任,這次比較特殊的,可以說是在冷戰之後,第一位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去膺任了共產黨的全國黨代表。我們知道盧麗安小姐她的夫婿是大陸人,所以這也是說兩岸恢復交流以來,兩岸婚姻的產物。你看到台灣的媳婦到大陸去發展,受到中共的吸收,成為共產黨員。 盧麗安她人已在中國大陸那邊定居發展、在那邊生活,她整個事業跟整個生涯規畫的重心,都在大陸,所以她的發言,我想頂多是代表在大陸的台僑的一些看法。至於剛才寶勝兄提到的,就是說在台灣本島有沒有共產黨員,我相信是有的,只是說在這次的十九大黨代會當中,在台灣本島生活的共產黨員並沒有代表,或者在我們所看到公開的螢幕前面出現。不過我相信是有台灣人參加共產黨,至少我知道的,就是在台灣留學中國大陸的學生當中,就有人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灣研究院博士生王裕慶就公開表明要申請加入共產黨。 武統台灣的可能性 郭寶勝:我們看到十九大裡特別強調了和平統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知道兩個一百年也特別地迫近,2021年中共建黨一百年,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百年,到那時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統一是它偉大復興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隨著2021年的迫近,雖然十九大裡強調的是和平統一,但是另外一種武力統一的聲音一直沒有斷絕,所以你覺得根據目前的形勢,它在2021年前或者2021年後採取武統的這種可能性有沒有? 很多學者也預測,因為習近平沒有安排他的接班人,像六零後的陳敏爾、胡春華都被踢出政治局常務委員名單,這預示著他要繼續連任。繼續連任的情況之一就是國家發生戰爭狀態,就像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美國歷史的總統都是兩屆,但是羅斯福他作了四屆,大家也沒有怨言,原因是什麼,他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習近平而言,所以也可能就是在他的第二個任期的末期發動對台戰爭,處在國家緊急狀態之後,他可以順利地再度連任。在2021年前後發生對台的統一戰爭,這個可能性有多大,您的預測? 曾建元:當然我這個預測是基於客觀條件上理性的分析。如果從客觀條件來看習近平這個任期屆滿之前是否可能發動對台灣的統一戰爭,那我們要知道,儘管整體的兩岸軍事實力是有一定的差距,可是如果我們把戰爭的範圍縮小在有限的空間,也就是說台灣海峽周邊的地區來說的話,那麼就不見得說在這個有限的作戰空間當中,大陸就佔有優勢。因為在這個地方,台灣有長期的軍事部署以及美國、日本的後援,不見得中共能夠輕易地占到便宜。 特別是說,如果真要統一台灣的話,那麼他不可能只用導彈摧毀台灣的重要設施,他最終一定要登陸佔領。須知台灣也是全世界導彈非常密集的地區,在台灣海峽有限的空間裡,大陸的船艦想要穿越台灣的火線順利登陸,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何況如果萬一統一戰爭不順利的話,有可能導致中共或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出於對戰爭的看法立場的不同,而會導致中共政權分解的危險。 所以我覺得從理性的觀點來說的話,發動戰爭要冒非常大的風險。當然如果習近平到時候他瘋狂了,他不惜一切的代價要拿台灣作為他政治生命的賭注,也許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我想他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而我也相信到了五年之後,中國大陸如果在現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持續地發展,或者像十九大所談的,未來希望在那個時候能夠達到全面小康的社會發展的程度的話;那我相信到時候大陸的人民一定會非常珍惜他既有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成果,不太可能放縱國家領導人發動戰爭,以人民的生命財產、幸福為代價,只為了個人政治生命的延續。所以我相信到時候受這些客觀條件的制約,會讓台海發生戰爭的機率降到很低的程度,當然我不能說百分之百不會有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點評新任常委 郭寶勝:好,那我們回到台灣內部。你在台灣也是非常了解學界、政界。十九大閉幕之後,台灣的學界、政界對十九大有什麼樣的評價,尤其是對涉台部分,你可以概括地講一講。 曾建元:一般來講,就是認為未來習近平的五年任期當中,統一台灣並不是他優先要處理的問題,當然是非常重要,但可能不是他優先要處理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概括性的看法;第二點,就是說未來要跟蔡英文政府、跟民主進步黨要重建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對話,或者是要建立互信的關係,以現在情況來說,只有依賴非官方、非正式的管道來逐步地推進、建立民共之間對話的機制。 如果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七位政治局常委他們的背景來說,那麼具有對台工作淵源的,我想就是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韓正曾經在2010年訪問過台灣,在他當時擔任市長主政期間,建立了上海跟台北的雙城論壇,所以他跟台灣中國國民黨或者是台北市,有一定的社會、政治上的關係網絡和一定的淵源。再加上上海有大量的台灣人在那邊工作、居留,上海跟台灣的產業連結、社會經濟的互動非常地密切。 我相信韓正在上海的班底,必然在今後會成為傳遞大陸與台灣間訊息的很重要的管道。韓正也許重要性不如他的前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俞正聲也是以上海為主要的陣地,而在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擔任副組長。但是畢竟兩岸對話與互通聲息管道堵塞,韓正還是佔有一定的條件。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未來將主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政協本來就是一個統一戰線工作的機構,當中有很多非屬於共產黨的委員,他們當中當然有很多的海外或者台灣關係。汪洋過去在台灣一般人眼中,認為他算是共產黨裡面的開明派政治領袖。他過去在主政廣東省委期間,廣東省的整個媒體發展非常地活躍,像《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某種程度上都對政府產生了一定的監督作用。 而2011年當時著名的烏坎事件,儘管不是讓人非常地滿意,但是總比之後的發展,民眾領袖林祖戀遭到秋後算帳,這樣看起來,那麼汪洋讓林祖戀還去參選村民委員會主任,是比較開明的作風。他今後主掌政協,我相信這也可能是大陸跟台灣互通訊息的途徑,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我覺得可以去留意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的角色。王滬寧儘管長期扮演中共意識形態的化妝師,可是他所出身的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跟台灣學術界的交流其實是非常密切的。特別是復旦大學跟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立大學的往來頻繁,所以王滬寧作為一個學界出身的政治領袖,有豐富的學界資源、人脈,可以讓他擁有管道了解台灣的訊息。 他這個學者角色反而是其他的常委、政治人物比較難以取代的。台灣的學者進出中國大陸的機會非常地多,我希望習近平能像趙紫陽一樣,願意降尊紆貴邀請台灣學者蔣碩傑、費景漢等講授台灣經濟發展經驗;也能就中國大陸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的問題,通過王滬寧,從台灣學界找到學習台灣經驗的門徑,從而縮短兩岸的制度與價值差異。 兩岸統獨必然激化 郭寶勝:由於連線的問題,曾教授我們等一下還會試著把他接回來。 我們看到台海問題確實是大家聚焦的中心,這次十九大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但是出現了一些新的常委的面孔。剛才曾教授從對韓正、汪洋、王滬寧他們的分析看來,現在常委裡面對台灣問題還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習近平在福建長期的執政,對台灣肯定是有他自己一套的辦法。 剛才也談到就是在2021年他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時候,要不要進行武力的統一,這方面曾教授認為他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統一肯定在他的日程表上,但是他到底能不能進行武力統一、有沒有這個能力,確實是要打折扣。 美國在最近一兩年川普(Donald John Trump)上台之後,尤其是強化了台美之間的關係,包括開放高層的互訪,《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一旦通過,甚至台灣的總統、副總統到美國來都不會出現障礙,這個實際上也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在鋪路。 蔡英文到底對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涉台部分有什麼回應。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在十月二十六號,也就是昨天,蔡英文參加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的《兩岸交流三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發表了講話。講話裡重申了她的兩岸政策,也就是「維持現狀」,而且認為兩岸領導人應該放棄歷史的包袱,積極地尋求對話、消除敵意。總而言之,她還是努力以和平的方式,在減少對抗、減少武力互相激化的這樣一個情況下解決台灣的問題。 而現在的「維持現狀」,當然是一個最重要的聲音,也是大家比較認可的聲音,而其內涵就是不統不獨,那邊不主張馬上統一,這邊不主張馬上實現法理台獨,然後維持現狀走著瞧。但是這個狀況對兩岸而言,很多的因素正在逐漸地打破,一個是不統,可能台灣這方面不統的聲音是非常高調的,但是在大陸那邊不同,現在是越來越不可能了,因為習近平他特別強調的是新時代。 中國現在是兵強馬壯,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已經變成一個既成事實,那麼在這個情況下,在新時代要有新的一個作為,這個新的作為,肯定是要在和平統一方面要做很大的努力。我覺得他可能在他的第二任期末,覺得他的國力許可,軍隊改革升級,航空母艦的數量方面升級了之後,尤其是黨的軍隊的主張下,進行武力統一,那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台灣政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應該跟美國、日本加強聯盟。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台灣內部也出現了新的狀況,這新的問題就是,因為綠營非常大的壓力,導致蔡政府不能不把行政院長等於是蔡英文政府的第二把手,就是把林全給換下台。其實林全上台之後,各方面成績平平,尤其是他根本沒有綠營的意識,民進黨在執政,但是感覺上好像是國民黨的整個政策思路。 這是因為林全這個人是技術官僚,也是新黨出身,大家都知道新黨現在靠近共產黨,是被「藍金黃」(網路言論監控、收買、色誘)的這樣一個黨,變成中共在台灣的代理人。林全他的所作所為似是這樣,尤其在兩岸政策上特別對中共妥協,所以要求林全下台的呼聲在他上台不久,就一直持續不斷。而且綠營就是因為林全作了很多的一些平庸的、向中共磕頭的事情,綠營就甚至要發起要讓蔡英文不能當黨主席的運動和號召。 所以蔡英文在多方面的壓力下,一個是台灣綠營獨派的壓力,再一個是他們黨內的壓力,不得不撤換林全,使她的黨主席職位免受威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不做出妥協,就是任命台灣意識比較強烈的賴清德來置換林全。 賴清德這個人醫生出身,在台南市民意很高,而且他特別在兩岸問題上強調台灣本土的地位,甚至到上海都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於大中國領導人從不含糊,這就贏得了台灣綠營大力的稱讚,所以他做行政院長確實可以扭轉蔡英文很多執政上的戰略,而出現一個大方向的調整。 在兩岸問題上,我估計獨派會慢慢地轉為主流,慢慢地轉為主流之後,對中共的壓力就非常大,所以說剛才講一方面,中共由於國力的強化,整個統一的趨勢會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台灣由於賴清德這些本土派職掌核心權力,所以獨派的訴求也越來越強化,所以這個統獨之爭在海峽兩岸之間,我相信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就會越來越走向激烈化。 所以在習近平的第二屆任期末期,發生一個武力的衝突,我覺得不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問題還是非常嚴重,我們會繼續地觀察台海的問題,而尤其是對賴清德,我想在十九大之後,中共會集中地來批判他、批駁他,就像當年批判呂秀蓮一樣。 我們知道當時陳水扁、呂秀蓮政府的時候,呂秀蓮的很多說詞甚至超過了陳水扁地強調台獨,那時候《人民日報》以連篇累牘的文章來批駁呂秀蓮,這個很多研究台灣問題的人都會記憶猶新。十九大之後對賴清德的批判,我估計也會加碼,可能剛開始是《環球時報》,後來是《人民日報》,批駁賴清德,目的就是要他下台,然後叫有著藍營背景的人上台。 但是台灣的民意不可改變,賴清德受到台灣民意的支撐,所以台灣的領導人首先要代表的是台灣的民意,其次是要照顧中共的顏面。蔡英文是過於軟弱,差點被台灣的民意所拋棄,但是她要考慮的是她要連任的問題,她要考慮在民進黨內的地位的問題,她要考慮她的綠營基本的顏色不變、價值觀不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選擇台獨意識強烈的賴清德做她的副手、做行政院長,這就強化了台灣島內的本土意識。所以在十九大之後,台灣問題成為一個很耀眼的問題,我想是必然的。 美國在北韓問題、南海問題上,在川普訪問北京之後,在各個方面跟中共的立場會更加地激化,因為川普訪問北京,基本上取得不了任何的成果,在經濟上是這樣,在北韓問題上肯定是敷衍了事的。像習近平到海湖莊園、到美國來談,表面上說得很好,騙取了川普的信任,但回頭他對北韓根本沒有制裁,現在對北韓的貿易額不僅是沒有減少,反而是上升了,所以你就看到他虛與委蛇在應付美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鷹派就會認識到中國完全是必須要強烈對付的,而不是跟它作為盟友,或者是跟它關係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地位就會提升。所以我相信十九大之後,台灣問題會成為一個更加惹人注目的問題,尤其是隨著他的一百年的計畫來臨,和獨派勢力在台灣的壯大,這種矛盾衝突就會越演越烈。 好,今天由於中途出現了一些問題,曾教授沒有連線,所以最後由我來簡單地總結一下,我們會繼續地來觀察台灣問題,謝謝網友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好,謝謝。 延伸閱讀

■  外交部準備好要擁抱「數位外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