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教養地雷語 爸媽可別再犯了!
作者:親子天下編輯部整理 /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情境設計,無涉真人)
工作、家庭兩頭燒,爸爸媽媽難免會控制不住情緒,一不小心就罵了孩子一頓、嚴厲地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親子天下整理傷害孩子的10大NG地雷語,跟爸爸媽媽們一起回顧2015年,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2016年大家一起來戒吼,與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1. 負面的言語太多
「不要拖拖拉拉!」
「閉嘴!」
「講幾次了還聽不懂?」
「你快把我搞瘋了!」
《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書中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Elisa Medhus)指出,這一類父母親常不自覺說出口的反射用語,其實反映了成年人面對孩子不恰當行為時,立刻彈出的焦慮、憤怒或失望情緒,主要是來自成人自己的壓力,其實和孩子行為沒有什麼關係。
反射性話語常帶有負面表述,例如「不要踩水」、「不要玩那個」,會讓孩子和自己看到「做錯什麼」而非「做對哪些事」。帶有憤怒語氣的反射話語更是具有強大殺傷力,只會引起孩子反彈、畏縮或缺乏自信。
2. 以暴制暴的情緒威脅:老是說「再不……就……」;你最好給我_____,否則就_____(帶有威脅)
「再不關掉電腦,我就把螢幕丟掉!」「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口頭威脅或許能帶來短暫、立即效果,但是孩子會不斷偵測大人的底限,和測試這項「威脅」發生的可能性。所以除非大人到最後能真的成功變身成媽咪酷斯拉,把螢幕吞了,一旦孩子發現爸媽其實不會真的丟掉,這種威脅是沒有用的。
3.使用剝奪愛的語言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嘍!」「你再哭,我就叫警察把你抓走!」你是否也曾在對孩子無計可施下,說出這樣的話?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形容,這樣的語言很有用,多數孩子會馬上閉嘴,但心裡面馬上受傷。這類剝奪愛的語言會破壞信任感,留下一輩子的創傷,卻也是家長最常使用的語言。
教養孩子一定都罵不得嗎?王宏哲認為「當然可以罵」,但應該要針對「錯誤行為」罵,而不是針對「品格」罵,例如:可以罵「媽媽不喜歡你剛剛拿積木丟人」,但不要罵「你真是個壞小孩」。點出的行為要具體,語氣可以生氣一點、大聲一點,清楚表達大人的情緒、不喜歡孩子的行為,但這樣一點都不會影響爸媽的愛。
4. 空泛的讚美
「你真聰明!」「你好棒!」當聽到「空泛的讚美」和「建設性的批評」時,剛開始聽者會傾向接受、喜歡讚美的訊息,但久了就發現,有建設性的批評才是最有幫助的。
5. 對孩子情緒視而不見,阻斷話語
「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進而築起一道心牆,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6. 為孩子的情緒貼「負面標籤」
「這題教那麼多次還不會,你腦袋裝什麼?」
「你到底有什麼毛病啊!」
「你從來都不會主動練琴,每次都要大人催!」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
「真是愛哭鬼!惹人厭!」
當我們責備或批評孩子時,經常不自覺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如「從不」、「總是」造成錯誤的自我形塑,或是讓孩子內心形成「內在判官」,從內在想法、行為舉止到外表都十分在意大人的看法。若帶有人身攻擊的訊息,更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暗示孩子本質上有問題。
7.用條件交換獎勵;用「買」來滿足孩子
「只要通過英語檢定,爸爸就買新的遊戲軟體給你。」
「若每科都考一百分,媽媽就給你一百元。」
《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書中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舉了自己親身經歷:她在五個孩子尚年幼時,偶爾必須出遠門,忍不住對孩子說:「只要你們乖乖聽保母的話,我就帶小禮物給你們。」結果當她結束旅程,回家等不及親親抱抱這些令她掛念的小臉蛋時,孩子們卻急切的問:「你帶了什麼給我?帶了什麼?」瞬間澆熄她的母愛。
《這樣讚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作者明橋大二提醒,用金錢和物質來鼓勵孩子,可能造成他為了得到某樣東西,才會去做,若缺乏物質獎賞,就不會做。但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孩子是,為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感到開心,所以運用時必須格外謹慎。
8.把挫折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9.罵完裝沒事,以為孩子懂了
世界上沒有完美父母,很多爸媽在對孩子大發脾氣後,就以為孩子懂了;或是馬上後悔,自己假裝沒事,沒有下文了,這樣的罵就一點意義都沒有。諮商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說,爸媽也是人,本來就有情緒,不用因為對小孩生氣感到罪惡感,要知道這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媽媽剛才怎麼了?你覺得媽媽為什麼生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後,不妨找孩子一起討論:「媽媽也覺得自己生氣太多了,我們一起練習生氣不要反應這麼大好不好?」向孩子坦承自己的情緒,並一起學習如何面對。
10. 強迫孩子打招呼
大人之間都未必打招呼,卻老愛推小孩去做公關,對天生害羞的孩子簡直是種折磨。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表示,孩子不敢主動打招呼,家長該做的不是動氣,應該是先幫孩子向人家打招呼,才能建立正確的模仿對象。
其實仔細觀察,每個孩子對於打招呼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是點點頭、看你一眼、拉拉衣角或揮揮手等,家長不妨仔細去觀察孩子這些細微的姿勢與表情,而非只認定「開口說你好」才是打招呼。若能抓出這些細微的動作進程,才能持續鼓勵孩子再多跨出去一步。
★送給爸媽的教養處方籤-「戒吼」不嫌晚【務必好好收藏】
.由於在盛怒之下說出的不恰當管教語句,往往比不說還糟糕,因此,爸媽能否有「戒吼」的自覺,是開啟親子溝通誠意的第一扇大門
.夠好的父母,能夠及時覺察並以恰當的方式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譬如在煩躁和憤怒的時候可以找人接手,或暫時離開現場,冷靜一下。
.父母情緒失控在所難免,但最重要的事不能用言雨汙衊孩子;同時更要讓孩子知道,爸媽其實非常愛他們。
↑摘自親子天下出版《戒吼媽:挑戰21天不生氣的教養提案》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