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長照路,楊月娥:自己好,家人才會好

媒體工作者的日常其實就像1.5倍速加快播放的影像,馬不停蹄地與時間賽跑。做為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楊月娥的生活曾經也是用這樣的速度流轉著。然而,臨入中年,生命卻多有跌宕,讓她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17歲的小女兒罹患血癌,在這之前,母親才因為一場重感冒,併發器官衰竭,撿回一命後,全身癱瘓無法自理。

壓力超載,向病榻上母親求助

照護責任誰來負責?這往往是許多手足間衝突的引爆點。

楊月娥在先生的支持下,承擔起主要照顧者的責任,將母親從基隆老家接回台北,此後工作之餘,只剩下家與醫院,兩點一線的奔波日常。

楊月娥說,那段日子她每天蠟燭兩頭燒,連崩潰的時間也沒有。直到更年期提早報到、三天兩頭地失眠,身體發出抗議的訊號,她才驚覺自己扛不住了,要請求協助。

「我跪在媽媽面前,握著她的手跟她說,小蓁生病了,得了血癌,這次你要幫我。」楊月娥回憶,母親身體無法動彈,沒辦法說話,但仍淚眼迷離,點頭答應了。以前照護上總是不願配合的母親,開始按時吃飯、喝水,她總算能專心陪女兒治療。

楊月娥坦言過去不會主動開口求助,即便壓力超載,仍選擇自己一個人苦撐,「因為擔心聽到推託的爛理由。」

「後來,我告訴自己,開口求救並不可恥,被拒絕了也沒關係,再想辦法就好。」一回,母親需要回診,她正好在醫院照顧女兒,於是開口尋求幫忙,「沒想到手足搶著要帶媽媽回診,看完診後還帶母親和看護去餐廳吃飯,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午後。」

楊月娥說自己從不怕多做些事,在照護工作上,她戰兢兢,一刻不敢鬆懈,「照顧別人,我游刃有餘,但談到要照顧自己,我卻是幼幼班,」於是她決定為自己按下暫停鍵,回過頭,學習看照自己。

與關係和解,好好看照自己

「自己先好,家人才會一起好。」

楊月娥不再無時無刻牽掛著家人,她慢慢卸下肩上的擔子,空出時間和先生約會,偶爾看場電影、和朋友喝下午茶,當然,她沒有放棄最熱愛的工作。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最好的喘息。」許多照護者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離開原有的生活,將自己包裹在煩懣的照護日常裡,抑鬱不已。

楊月娥建議照護者多運用長照服務,讓自己偶爾能抽離照護工作,情況若允許就不要放棄工作,一方面維持穩定現金流,另一方面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

「長照之路,錢很重要,」楊月娥強調,「還有,身心健康也很重要。」

她將繁瑣的照護工作,逐項列出,安排先後順序,「不會造成立即危險的事情就先放下,選擇把當下的自己照顧好。」

楊月娥不再糾結著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滿分,「放下」一樣能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從容。

在她悉心的照顧下,女兒抗癌成功,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而母親去年在睡夢中沒有病痛,安然離世。楊月娥給出了她為人母、為人女最好的愛,她一字一句,艱難地將十年的照護路緩緩寫成書。

螢幕上總給人樂觀形象的楊月娥,骨子裡其實是個硬脾氣的人,照護過程中手足間對於醫療處置時有衝突,關係陷入緊張。

「後來我發現,當我奮力搏擊,那些衝突與不愉快最終都會像彈力球,丟出去後彈回來打在我身上。」她轉念,在書中寫道,「台灣有一句俗諺叫做:父死路遠、母死路斷。父母親過世後,跟兄弟姊妹的連結其實一定會變淡,所以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可以把握的時候就把握,現在有能力照顧家人,其實是福氣。」

楊月娥說,十年的照護歷程,愈發覺得自己更柔軟了,與自己和解也與關係和解,她沒有失去什麼,全是「得到」。

看更多高齡、退休、長照相關內容 https://www.moneyweekly.com.tw/Senio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