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破圈、50歲才圓矽谷夢,Google前總監:現在就是最後機會

全新改變自己,二十歲嫌太早、五十歲又太晚——什麼時候才是邁出第一步的好時機?

「你看,這是我的職員證!」約莫一年前,五十五歲的鄭金慶淑,在加州開啟了她的「壯遊年(Gap Year)」計畫,展開一連串陌生的挑戰。

至今為止,她當過超市店員、咖啡師、計程車司機等;現在不只斜槓從事Lyft司機,她甚至還在美國連鎖超市Trader Joe's,從打工仔晉升為店經理。

在這些地方,大家只知道她的英文名字露易絲(Lois Kim);但更貼近鄭金慶淑的頭銜,是擁有五個碩、博士學位的Google前全球國際媒體公關部門總監。

「太舒適,我便感覺不適」

她四十歲重學英文、五十歲前進矽谷,血汗的奮鬥史都寫進她去年底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書《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今年商周向她求教中年求變的心法,沒想到她的人生,又碰上始料未及的急轉彎。

原來去年美國科技業邁入寒冬,即使她任職Google十六年,也沒能躲過萬人裁員潮,「我當然也歷經了悲傷的五個階段⋯⋯,然後我決定開始壯遊年的計畫,要與一萬個人相遇!」

在她完美的履歷上,「被資遣」像是驟跌人生低谷;但其實,她對於「歸零重來」再熟悉不過。甚至可以說,她的人生一路走來,都在全力打破舒適圈,也一次次為她拓展出意想不到的風景。

幾乎每隔十年,鄭金慶淑檢視自我,心中都會浮現一股聲音:「如果我不改變,未來幾十年可能都得這樣過下去——這是我的最後機會。」

行動派的她一旦有改變的念頭,就會制定計畫,腳踏實地付諸行動,「當所有事情都太過舒適,我便開始感覺不適。」

早在二十多歲時的自省,讓鄭金慶淑從「害羞、內向、沒有自信」,轉換成外向性格,甚至足以馳騁在最需要人際來往的行銷與公關領域。

「直到現在,在很多人面前演講,我仍會感覺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但我可以假裝沒事,而且我也做得到,」她坦言仍有內向害羞的一面,但她用自身經驗證明,性格可以透過訓練而改變。

她內向,卻蛻變公關大將

時光倒流到一九九三年,連在韓國都羞於與人交談的她,跟隨先生去美國留學。面對美國鄰居親切的問候,死背的英語課本對話根本用不上,語言隔閡更讓她的自信跌到谷底。

「這樣妳有辦法出社會工作嗎?」面對另一半的質疑,鄭金慶淑孤注一擲,為自己創造全新的環境。不只搬離先生的學生宿舍,甚至獨自一人,刻意搬到隔壁州的內布拉斯加大學攻讀企業管理碩士。

「你知道我有多害羞⋯⋯,我必須到一個完全沒人認識我的地方,才能重塑一個全新的自己,」她如此說服先生,更逼迫自己從零開始。

「我最害怕跟人眼神接觸,所以更要主動打招呼,」她盤點出自己最深沉的恐懼,每天徹底執行三項對策:建立跑步習慣、主動與人交談、在課堂上主動發言並且爭取上台報告。

她眼中的唯一目標就是改變自己,不僅一年內超修五學期才能完成的碩士學位,教授更對她印象深刻,「看來要等妳問完,我們才能下課了。」日復一日、一年來的練習,她深深喜歡上越來越外向的自己。

持續的自我改造,讓她回韓國後順利進入外商工作,歷任手機品牌摩托羅拉、美國藥廠禮來,最後在二○○七年草創時期進入Google韓國,更一步步爬上位高權重的專務理事。

但,正是因為進入Google,卻喚醒了她對英文深藏的自卑感。她發現身邊不少同儕,英語能力媲美母語;自己若想持續升遷,一流的英語能力不是加分,而是基本要求。

她回憶起進入公司第三年時,為了一場只有七分鐘的跨國線上英語簡報,不只事前背稿、還沙盤推演。但,一鼓作氣報告完畢,才發現麥克風沒開!她全程在螢幕前演了一場默劇,也讓自己的慌亂無所遁形。

但正是這次不足外人道的挫敗,讓她在四十歲,下定決心突破自己的英文罩門,不再為技不如人的心魔所困。

「就跟孩子一樣,從頭學起,」鄭金慶淑解釋,韓國教育偏重英文寫作,發音也深受母語習慣影響。她拋下美國碩士學歷的包袱,心態歸零,咬牙從基礎發音學起,反而讓她的聽力、理解跟著進步。

在同一時期,她一路看著Google韓國員工人數成長到三位數;她自己也從公關部門總監,晉升到專務理事,甚至還同時領導韓國、台灣兩地的行銷團隊。十二年來的資歷,讓她在公司如魚得水。

但面對五十歲的到來,掙脫現狀的渴望,竟又在她心裡蠢蠢欲動,「我覺得太舒適了,我想要更大的挑戰!」

這次,鄭金慶淑為自己創造了改變的機會。二○一九年六月,她到美國參加年度會議,建議Google總部設立國際媒體聯絡窗口,串聯起跨國的橫向聯繫,當場獲得同儕鼓掌附和。

沒想到三週後,美國總部真的開出了職缺;這個意外的機會,又點燃她渴望改變的星星之火。只是,總部職位不只低了兩階,還沒有團隊支援。

這意味著這場五十歲的矽谷夢,得要放棄一切,跨海從零開始。「同年齡的人都在思考退休,你卻還想展開新工作?」身旁親友即使了解她的個性,仍忍不住替她擔憂。

「如果我現在不做,未來也不會有機會了,」警醒的聲音,再次在鄭金慶淑的心中響起。她打電話給招聘主管,沒想到對方願意提高職等,甚至拓展職務內容。

但,要勝任全球總部的公關任務,意味著英文的口語、寫作能力,必須達到母語程度,「如果我存活不了,就只能回韓國,」她說。

變老,反而激勵她持續成長

她不給自己留退路,每天再忙也要花三小時沉浸在英文之中。除了撰寫英文部落格,運動時再加碼聽有聲書,一年內就聽破三千小時。她還請一對一家教加強口語,直到現在仍天天上課。

雖然為了挑戰自我,她不惜把自己逼入絕境。在Google韓國時,她曾為了兼顧公關與行銷雙部門經理,整整一年半每天睡不到三小時。

另一方面,即使韓國升學壓力爆表,她對課業普普的兒子卻只有一個要求——勇於嘗試。不管學什麼都要至少堅持兩年。

她無法全程照看孩子作息,而是在工作之餘一起踢足球、滑雪,培養出「戰友情誼」。當學校同學忙著補習追逐分數,兒子卻說想學鋼琴、小提琴,如今更將閒暇的興趣化為職志,成了一名音樂家。

對自己,她也保持同樣的態度,「就是去嘗試新東西,看看我還能學什麼?」她四十歲學劍道,五十歲才學游泳,每個年齡的里程碑,對她不是老去,而是激勵她繼續成長,成為年輕人榜樣的機會。

「希望我其他書也能在台灣出版,有機會跟讀者彼此激勵,」面對意外開啟的壯遊年計畫,鄭金慶淑反而更加精力充沛。一次次離開舒適圈,不只是她生命的基調,更讓她面對未知人生的下半場,隨時都充滿興奮與期待

更多商周文章
6/8加碼發1200元文化幣!可以買什麼?文化幣領取、使用期限及店家一次看
被同事說是個smooth talker,什麼意思?絕對不是在稱讚你「講話很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