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之死謎/俞竹筠

俞竹筠

1984年夏,《中國勞動報》頭版,登載了拙筆 “淺議考工晉級之試點”。不久,我即被部裏邀至西安,參加 “暑期職教研討班”。班長是部裏派來的大老王,部領導喊 “小王”,同事稱“老王”,我們在前面加個“大”。他是山東濟南人,豪爽直率,健談。大老王是北大歷史系科班,與我同住西北大學宿舍,兩人有來有往,談得來。我們曾利用周日,一起暢遊驪山,參觀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大老王博古通今,對秦始皇死因,談得頭頭是道。

秦始皇嬴政(西元前259年—前210年) 12歲登基,39歲時,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中國。可謂雄才大略,千古一帝。可49歲時,最後一次東巡,突然駕崩途中,令人費解。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七年(西元前210年)癸醜日(七月初八)東巡迴朝途中,於七月丙午朔崩於沙丘平臺(注)。死因眾說紛紜,有說病死、累死、中毒、謀殺、行刺等等。

我問大老王,秦始皇究竟咋死的?他笑笑, “莫衷一是,撲朔迷離"。遂賣弄關子,故作玄虛。

“有專家學者認為,秦始皇死於骨髓炎或腦膜炎。你信嗎?”我說: “不信”。他接著說:專家通過對秦始皇棺木CT的掃描,醫學圖像分析,發現他的頸椎骨斷裂過。另外,他的龍骨及所有的骨頭,都出現濃度超標的汞元素。有可能長期服用仙丹神藥,造成汞中毒。李斯曾言:“遊於河渭間,大汗夾背”。我說,太醫隨伺,醫療保障,不致於吧!東巡途中,亦未見方士或食用丹藥記載。大老王擊掌道,英雄所見略同。俺認為,至今秦始皇陵沒有打開,何來棺木CT掃描?。

其二,懷疑被人刺死。《漢書·顧詵傳》載:秦始皇東巡時, “道有長釘伺擊”。俺懷疑,道哉,是指途中呢,還是食道也。確實,有次東巡至博浪沙,副車曾被刺客用大鐵錘砸中。六國貴族亦早有預謀,沿途埋伏,準備刺殺秦始皇,但均未得逞。

其三,被人謀害。郭沫若在《秦始皇將死》一文中,直言秦始皇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三寸長釘插入耳道。此說源於“道有長釘伺擊”乎?還是胡亥、趙高、二人所謀。不過,秦始皇東巡前,“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從父子關係來看,胡亥不會用三寸長釘插入秦始皇耳道。趙高又不在身邊,無證據表明此說。

倒是累死,值得研究。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長達9個月,行程上萬裏,一路舟車勞頓,還要批閱上萬字竹簡。他長途勞累,又是七月大熱天,難免大汗淋淋,嘔吐,噁心,虛脫。前晚,寵信宦官趙高與胡亥隨伺榻邊,秦始皇身雖不適,頭腦尚清。病危時,想起長子扶蘇在北方任蒙恬監軍,急火攻心。急忙遺詔:令長子扶蘇趕回咸陽。可胡亥想篡位,趙高想弄權,宰相李斯力圖自保,三人合謀篡改遺詔,令蒙恬與扶蘇自盡。秦始皇在沙丘過了一夜,右身流著黑血,不知何時已僵成硬邦邦了。胡亥見狀大哭,趙高假意找來溫涼車,一石死鮑魚,企圖隱瞞真相。沿途臭氣熏天,秘不發喪。由此斷定,秦始皇死因,乃勞累+病死+謀殺等多種因素造成。

我笑道,“您說了這些,等於沒說”。他詭異有趣道:“秦始皇死前,有不祥之兆。”一是“螢惑守心”,土星與火星連成一線,象徵帝王有災難;二是流星墜地,有人在上面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其三,沉璧現身,該璧是秦始皇8年前東巡,不慎掉入江中。有人持璧求見,自稱水神高池君,言“今年祖龍死”,忽然不見。秦始皇不信這些,繼續東巡。

話隔40年,歲月越千載(2234年)。千古一帝之千古死謎,有待後人打開秦始皇陵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