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風箏/夏俊山

夏俊山

武漢江灘公園,兒子帶著孫女在放風箏。從手機視頻中看到這一幕時,我的思緒卻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時,兒子在蘇中的小城讀初中,我也帶他放過風箏。

那是一個週末,兒子回到家一臉不快。原來,他參加作文競賽,“評委”是我的同事,又是我的朋友,作文見仁見智很正常,他要我給“評委”打個招呼。我沒理他。為了驅除他的不愉快,我便帶他去放風箏。

來到小城的廣場後,我倆轉悠了一陣,總算把那只舊風箏放上了天。和煦的風,不緊不慢地吹著,仰望藍天,白雲朵朵,各式各樣的風箏,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在悠閒地飛來飛去,在這支色彩繽紛的隊伍中,我們的“老鷹”風箏十分顯眼,望著它飛翔的姿勢,許多讀過的詩句也飛進了我記憶的天空: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風箏啊,為什麼要隱瞞/你還靠了一根線呢……

哦,感到不滿的不僅是兒子,寫這首詩的人分明也有一股不平之意,在這位我忘了姓名的詩人眼中,風箏能夠高飛,不就是趕上了好風,又靠著一根線嗎?

看來,這位詩人的想法挺有代表性。兒子不就把我當成了他的“線”嗎?只要我出面打招呼,“拉”他一下,他的作文就不用擔心落選……

“爸,放線!放線!”兒子的叫聲一下子打斷了我的遐想,抬頭看天,只見一隻五彩的蝴蝶風箏忽然飛到了“老鷹”上方。可憐的“老鷹”竟不如“蝴蝶”善飛,搖搖晃晃,像是受了傷,兒子慌了,抓過我手中的風箏線,急急忙忙搶著放,不料情況更糟糕,“老鷹”像喝多了酒的醉漢,東一頭,西一頭,亂撞了一陣後,竟一頭栽到地上!

兒子忙去撿回那只“老鷹”,我接過來一看,原來這只“老鷹”沒紮牢,骨架散了,已經沒法再放了。看到別人的風箏仍然在天空快樂地飛,自己的風箏卻成了廢物,兒子愣在那兒,我卻在想:風箏讓這麼多人喜歡,也許就在於放飛風箏,其實也是在演繹社會生活,風箏的升降盤旋,會讓人感受到人生的各種滋味,這次放風箏,兒子能想到這些嗎?

“志飛,放風箏,你覺得什麼最重要呢?”我忍不住了,問他。

“當然是風箏的品質,壞風箏你能放上天嗎?”兒子的回答很簡短,卻一下子撥動了我的心弦:放風箏,沒有風不行,但“風起於青萍之末,浸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它是屬於自然界的,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不隨你的努力而改變,作為‘風箏”,只有把握它,利用它;放風箏,沒有線牽難高飛,“無人提攜漫徒勞”,但“線”牽在他人手上,是收是放,是移是停,並不受風箏控制,作為“風箏”,也只有讓人瞭解你,知道你是一只好風箏,讓人家願意放飛。一隻風箏,自身能掌握的,就是努力做一隻“好風箏”,怎能寄命運於“風”,系理想於“線”呢?

“你說得對,風箏本身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想到這裡,我一下子拉住了兒子的手,心裡湧起了許多話。我想說,爸爸不希望你像那位憤憤不平的詩人,也不希望你像社會上的那些等“風”尋“線”人,爸爸沒有“線”,也做不了你的“線”,你也不要心存僥倖,想不負春光,風來了能飛,線牽時不墜,你只有著眼於提高自己,趁精力正盛,紮好你的“風箏”……

春天是多情的,千里之外,風箏在江灘公園的上空抒寫浪漫,牽動的卻是我的思緒和記憶。我想,兒子放風箏大概不會有我當年的思考,但是,嚮往能像風箏那樣冉冉上升,自由飛翔,仍然是很多人不變的夢。夢在,思考就應該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