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供水要角!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石門水庫可以說是民國四十年代中最重要的水利建設之一,營運半個世紀以來,扮演著北台灣關鍵的供水角色,更為台灣創造經濟發展與繁榮進步。今天的在地真台灣,帶您一起來回顧石門水庫的發展,以及其他重要的水環境建設。

大量泥沙沖刷而下,滾滾泥水傾洩而下,夾帶著漂流木和廢棄物,2004年的艾利颱風,一口氣就帶來2788萬立方公尺的淤泥,幾乎是25年的泥沙淤積量,讓當時的石門水庫,根本無法負荷,汙濁的水源,導致桃園地區,停水長達18天!也促使石門水庫,進行一連串的大改造!

半世紀供水要角! 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半世紀供水要角! 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爆炸巨響煙塵四起,在施工團隊24小時不間斷地趕工下,一一克服各種有害氣體以及多種地層和斷層難關,經歷2000多天的時間,在2023年打造出,全長3702.2公尺、寬8公尺、高7公尺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其中的倒D型斷面,大大提升石門水庫排砂能力,一年排淤的量,可以達到64萬立方公尺,幾乎等於一秒鐘,通過一輛卡車的載運量,除此之外,還有排出洪水的能力,確保極端水文事件發生時,水庫營運安全。

半世紀供水要角! 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半世紀供水要角! 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阿姆坪防淤隧道,配合著分層取水工、電廠排砂隧道、和中庄調整池等水庫整治計畫,大大延長石門水庫的使用年限,但光靠石門水庫是不夠的,近年極端氣候,該如何有效的使用水資源,是另一大難題。

為了有效調度區域水資源,水利署進行珍珠串計畫,把北中南的供水設施,像珍珠一樣串在一起,打造西部廊道供水管網,在127億元前瞻建設的計畫下,曾文南化聯通管,管線每天送水量80萬噸,將曾文水庫的水源,送到南化淨水場,雙向備援,防止枯旱風險。

除了解決乾旱這個隱患,暴雨來襲,造成的淹水問題,同樣也是水利署持續改善的重點,包括每逢大雨必淹的台南市三爺溪,靠著興建10公里的河道護岸,並完成6座大型抽水站,大幅將淹水面積降低96%,至於2017年因為溪水暴漲,導致多處洪水溢堤的雲林縣石牛溪,進行河道疏浚打開瓶頸,也興建堤防約8公里,讓居民脫離淹水惡夢。

水利署一連串治水措施,近年陸續收到成效,未來將繼續耕耘地方,確保水資源穩定。

原文出處:半世紀供水要角! 回顧石門水庫永續發展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鋒面挾雨量 石門水庫「水情顯著」今明估可增約270萬噸水量
今年首颱"艾維尼"恐生成 下週鋒面報到西部防大雨
梅雨季大補水 德基水庫灌水866萬噸僅次翡翠水庫

◤超前部署,省水節能◢
家庭必備省水神器 限時下殺中
冷氣、電扇一級省電這裡挑
節能補助攻略 家電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