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胖10公斤 嚴重蛋白尿

凌采絜醫師表示,尿液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可能隱含潛在身體問題。(記者蔡清欽攝)
凌采絜醫師表示,尿液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可能隱含潛在身體問題。(記者蔡清欽攝)

▲凌采絜醫師表示,尿液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可能隱含潛在身體問題。(記者蔡清欽攝)

65歲張先生發現尿尿有泡泡,雙腳開始浮腫,水腫逐漸蔓延到陰囊、腹部、雙手和臉部,穿鞋、穿褲子變緊,體重在半個月內增加10公斤。張先生至成大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嚴重蛋白尿,一天從尿液流失28克蛋白質,同時血脂過高及血中白蛋白過低。腎臟切片顯示為微小病變腎病,經過類固醇治療後,泡泡尿及水腫的狀況在兩週內完全緩解。

成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凌采絜表示,尿液的外觀反映了部份的身體狀況,尿液中出現泡泡或顏色異常等情況,可能隱含潛在的身體問題。正常的腎臟會攔截和再吸收蛋白質,所以尿液中幾乎不會有蛋白質。尿中出現泡泡,尤其多層、久置不會消失、細緻的小泡泡,通常由尿蛋白造成。

尿液中有4種病態情況就可能出現蛋白,1.腎絲球過濾屏障異常。2.血中蛋白過多。3.腎小管再吸收功能異常。4.泌尿道產生免疫球蛋白。

凌采絜說明,長期尿蛋白會導致腎臟受損、腎功能下降甚至洗腎,低白蛋白血症、水腫、血脂異常導致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營養流失、免疫力下降導致感染,過度凝血導致血栓栓塞疾病發生,比如腎靜脈栓塞、深層靜脈栓塞或肺栓塞。

當尿液顏色轉變為紅色、橘色、棕色,甚至如可樂般的暗黑色,可能為血尿、橫紋肌溶解症、溶血、黃疸、特定食物(如火龍果、甜菜根)或藥物造成。若是血尿,來源可分為腎絲球或尿路系統,腎臟產生尿液後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一路上若有感染、結石或腫瘤,便可能出血形成血尿。而腎絲球出血造成的血尿則通常伴隨高血壓和腎功能惡化,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腎絲球腎炎、血管炎等,需進行腎臟切片確定診斷,再對症下藥。

民眾若發現尿液出現泡泡或顏色改變等異常,應盡快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凌采絜醫師提醒,平時也應關注腎臟健康,保養方式包括:維持合適體重和運動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避免大魚大肉,增加蔬果的比例,選擇原型食物;鹽份攝取每日限制5克(鈉2克)以下,避免零食、醬料、加工肉類和醃漬食物,以及戒除抽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