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市場低迷 韓對陸首現貿易逆差

韓國統計廳21日數據顯示,2023全年對陸貿易收支出現175億(美元,下同)逆差,自1992年韓陸建交以來首次出現貿易赤字。韓銀分析稱,隨著大陸技術競爭力提升,恐難恢復以往順差。此外,日本4月貿易收支受油價高漲和日圓貶值影響,時隔2個月出現逆差。

韓國2023年對陸出口額降低19.9%至1245億,進口額也下降7.6%至1420億,出口額銳減導致整體出現逆差。對陸貿易收支自1992至2022年連續30年保持順差,但順差規模從2021年247億縮小到2022年的17億,最終轉為逆差。

韓《中央日報》分析,逆差主因是去年半導體市場低迷,對最大出口國中國大陸出口萎縮;次要原因則是韓國耐用消費品和消耗品在中國大陸市場賣氣萎靡。三星手機10年前在大陸市占率達20%,但近年市占率已跌落至1%以下;現代汽車銷量也從2016年114萬下降到24萬輛。

韓銀2023年末就曾警告:「隨著中國提高中間產品自立度,加強技術競爭力,韓國經濟很難再從中國取得高報酬。」對陸貿易預計持續保持逆差,如過去實現對陸順差恐成難事。今年月度統計也幾乎皆為逆差,4月逆差19.6億更是一年內最高。

另一方面,日本財務省22日公布4月貿易統計初值,貿易收支為逆差4625億日圓,時隔2個月出現逆差。分析指出,自然資源價格高漲加上日圓貶值,帶動原油等進口額增加導致逆差。

出口額受到動力混合車出口美國帶動,較上年同期增長8.3%達8.98兆日圓,進口則增長8.3%至9.44兆日圓,兩項數據均創下4月同期歷史新高。原油受價格上漲影響,進口量減少3.9%,總額卻受日圓走低影響增加13.1%。

細分各貿易對象國,對美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減少13.2%至6885億日圓,主要受飛機和玉米等進口額增加影響。對陸貿易收支為逆差5270億日圓。對歐盟也呈現1232億日圓逆差。

看更多相關新聞
5/31大限前⋯台積南京廠 急催無限期豁免
輝達財報優於預期 法人:看好台股AI趨勢續熱
Fed放鷹美股摔200點 輝達財報營收年增262%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新措施8/1生效 戴琪:新關稅合理
台灣企業空前變局 謝金河:廣達成兆元企業 AI黑馬緯創金融黑馬元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