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莫名瘦12公斤!竟是二期腸癌!”吃素”不代表不會罹癌

記者/王宜安 綜合報導

余天女兒余苑綺自2014年診斷出直腸癌後,陸續經歷手術、化療等治療方法,無奈最後癌細胞仍擴散全身,於2022年8月21日病逝,享年39歲。而根據《ETtoday》報導,余苑綺弟弟余祥銓曾在節目中提到,姐姐雖然很愛吃蔬果,一天能吃下8顆蘋果,但會隨意清洗一下就吃,也被營養師提醒這種飲食方式反而容易把農藥也吃進去。罹患大腸癌離世的名人不少,更是多年以來台灣癌症發生率首位,關於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正確飲食與生活方式,有哪些需要注意之處呢?以下看看中醫師的更多整理提醒。根據《早安健康》的報導,有一位五十多歲阿強是位體育老師,之所以會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是因為平素健壯的他,莫名地在半年內消瘦了十二公斤,在這半年期間也有出現血便的症狀,他一直以為是火氣大而導致痔瘡發作,便沒有放在心上。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便前往醫學中心檢查,結果診治後確診是大腸癌二期,所幸在進行數次的化療與手術切除部分病灶後,病情獲得控制。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多年來在台灣的發生率始終是癌症排行榜的第一名,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會發生原因與飲食習慣、運動量少、菸酒、遺傳基因、肥胖有極大的關聯。在演藝界或政商界等名人如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汪笨湖皆因罹患大腸癌而離世,可惜的是,他們都是拖到末期,轉移至腹腔、肺臟或是肝臟,最後不幸併發肝衰竭或者是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

多元化飲食,成為罹癌致病殺手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早已和我們過去小時候不同,有著很大的改變,也因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選擇多元,快速的飽餐一頓遠比均衡飲食來得重要,因此像速食、燒烤、油炸類等飲食便相當盛行,相對的蔬菜水果的攝取量就經常被忽略,這也是為什麼大腸直腸癌的人數是一年比一年多的,甚至已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大腸癌不會有太多症狀,但可以藉由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質地或形狀的改變、便血,或是排便時有黏液,甚至是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症狀來觀察。

大腸癌高危險群

#五十歲以上之男、女性或大便潛血反應陽性者。
#得過大腸癌。
#得過息肉、大腸腺瘤。
有八年以上的潰瘍性大腸炎。
#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
#一等親有息肉症。
#一等親有大腸癌相關病史。
#一等親有二人以上有癌症。
#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或嗜菸酒。

預防大腸癌發生,應從飲食著手
要預防大腸癌發生,應從飲食習慣改變著手,立刻改善生活作息為首要,並且要適量補充膳食纖維、蔬果。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營養學家常說多多補充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能減少食物停留腸道而引發變質的機率。雖說蔬果中多酚類、茄紅素或者類黃酮素等可以增加抗氧化能力,但多吃蔬果或只吃素並不代表就能與大腸癌絕緣,在門診中也見過長期茹素的大腸癌患者,容易因營養不均而虛弱,不但身體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足而反覆性感冒,甚至血紅素低到七左右(成年男性低於十三g/dL、女性低於十二g/dL就可稱之為貧血),導致腸道細胞長期屬於缺氧狀態,如此人體抑制癌細胞分裂的自我檢測機轉也會受到影響,誘發腸道基因突變。另外一部分就是生食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女性,輕食已蔚為風氣,其實生吃蔬菜除了帶著一定的感染風險外,也隱藏了許多生物性的危害風險,舉例來說,昆蟲爬過的菜葉可能會布滿寄生蟲與蟲卵,對於免疫力較差的病人、老人和小孩,更不建議生食,否則感染機率則會再提高,還是建議吃熟食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