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電廠環評前夕 台電重申可實現四贏局面

▲環保署預計將在明(25)日召開協和電廠改建案第5次環評初審會議,台電在今(24)日五度闖關前夕,重申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圖/台電提供)
▲環保署預計將在明(25)日召開協和電廠改建案第5次環評初審會議,台電在今(24)日五度闖關前夕,重申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圖/台電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環保署預計將在明(25)日召開協和電廠改建案第5次環評初審會議,台電在今(24)日五度闖關環評前夕,重申協和更新能確保穩定供電,且從「4油改成2氣」可有效減碳減排,並提到,導入棲地營造將充分兼顧生態保育,同時,航安港安也確保無虞,總體而言,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

協和計畫攸關北台灣地區480萬民眾用電需求,然而,四接開發爭議不斷,去年7月審查時,環評委員要求台電針對填海造地方案對環境衝擊等問題補足相關資料,並預計將在明日召開協和電廠改建案第5次環評初審會議。

台電於今日環評會議前夕,發佈新聞稿再次強調,台電預估北台灣地區在2025年的尖峰負載將超過600萬瓩,但隨著其他發電機組陸續停用等因素,協和電廠的更新升級才是根本解方。

台電表示,協和更新計畫興建2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的燃氣機組,避免北東電網過度仰賴外援,且可就近供應電力,減少電力傳輸距離,強化電網韌性,提升基隆市在地供電穩定,同時,從4部舊燃油機組改為2部新燃氣機組的「以氣換油」作法,也可改善地方環境空氣品質,減少96%的空污排放許可量,以及52%碳排。

此外,台電在去年提出「東移方案」,將預定填地興建儲氣槽的區域東移,填海面積進一步縮小為14.5公頃,且可保留電廠外側潛堤區珊瑚及大海扇區,台電認為是一項充分兼顧生態保育的方案,而在更新計畫中,已將生態保育概念納入海堤工程設計,以人工營造與自然著苗機制並兼得方式,進行珊瑚生態復育,像是利用生態型消波塊及消波艙等設施,營造生物空間,並進行珊瑚人工復育確保珊瑚生態加速恢復,而自然洄流著苗也可增加生物多樣性。

至於外界關切更新計畫對基隆港的影響,台電表示,計畫增加的三道防波堤將提供更多的操航空間,使進港操作更加安全,且已進行超過600次的操船模擬,找出安全進港的情境和模式。水工模型試驗結果也顯示,東移方案對於基隆港碼頭及協和卸收碼頭均可符合靠泊要求,水工模型試驗及真時操船報告書都經過第三方驗證,承諾未來在施工期間前中後期,都會對港區內碼頭進行波高監測,並研提可行的精進方案。

台電說明,未來LNG(液化天然氣)船進入港嘴後,便可迴轉離開基隆港的航道停靠接收站,不用進入基隆港原有港區,後續其他商船便可正常通行作業,不用等待LNG卸收,且LNG船進港船次少,利用清晨離峰時段進港,與其他商船錯開,也將會同港務公司,進一步擬定LNG船進出港與繫泊作業規定,以有效管理、分流管制避免塞港。

另外,部分人士擔憂儲氣槽的安全性,台電提到,協和接收站建在港嘴,世界各地皆有類似設計,且LNG是極低溫,不可能自燃或爆炸,先進儲槽防護設計也非常安全嚴謹,可確保液化天然氣與大氣分隔並保持低溫,同時隔絕氧氣。

最後,台電強調,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盼社會給予支持。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4月電力景氣衰退!台綜院:製造業、半導體續弱
及時雨挹注水庫進帳!水利署:幾乎確定反轉乾旱情勢
指數基期改編 4月工業生產呈「連11黑」、創4年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