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乳癌第一刀侯明鋒 國內乳癌防治重要推手

9月末的南台灣高雄,陽光溫煦,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病患繁忙出入,身著醫師白袍的高醫大外科教授侯明鋒出現在醫院的會議室受訪,中途也不時交待祕書事情,看得出他一日的忙碌。

這位來自嘉義朴子鎮原籍六腳鄉、父親在市場賣豬肉的孩子,誰也沒想到侯明鋒從醫40多年來,為南台灣婦女看診超過20萬人次,成為「南台灣乳癌第一刀」、「南台灣第一院長」,被眾人尊稱為「侯P(教授)」。

來自嘉義市六腳鄉朴子鎮的兄弟外出打天下,一個操刀,一個拿槍

常受邀到醫院或醫學會演講,侯明鋒總不藏私地分享個人成長過程。他秀出一張演講的PPT內容寫著:「兄弟打天下,侯明鋒操刀,侯友宜拿槍,一個靠女人吃飯,一個靠壞人吃飯。」總讓與會者看了笑聲連連,他的幽默讓人更願意親近他,和他共事,學習他的處世哲學。

侯明鋒的父親,年少時曾赴日學習海軍造船技術,當過公務員,後來又到中國大陸,返台後在市場賣豬肉到62歲才退休。「爸爸很少說話,我們覺得他滿兇的。」也許是這樣,侯家兄弟都認真讀書,侯明鋒南一中畢業後考上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時拿到德育獎第1名。

侯明鋒從不避諱提親弟弟是新北市長侯友宜,他自我調侃,以前大家比較認識侯院長,但弟弟現在的知名度比他高,兄弟倆常被媒體點名要參選。

醫術傑出,幾度被點名要參選副總統和高雄市長

侯明鋒透露一段軼事。2019年郭台銘曾想參選總統,尋覓搭檔副手,傳出條件是要本土派、本省籍,因此出身南部的侯明鋒被點名,那時某位現任市長的政治人物還傳簡訊給他,想見面詢問此事。

侯明鋒在2020年又被傳出要參選高雄市長,逼得侯友宜出來澄清:「我二哥以醫療為志業,對政治沒有興趣!」侯明鋒說:「爸爸有交待,家裡一個走政治的就夠了」,他的雙親都是93歲時過世。

從醫40多年,8階段學思歷程不容易

侯明鋒生於南台灣,也將所學奉獻給南台灣。他說,自己的學思歷程有8階段,新鮮期-新鮮人、家教,活躍期-社團、大學學習,羨慕期-見習、好奇自由,地獄期-實習、初入社會,訓練期-住院醫師、一技之長,獨立期-主治醫師、自信自主,成熟期-教授教學、培育人才,自在期-院長、機運,從這其中,可窺見名醫的養成之路並非簡單。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在當醫學生時,侯明鋒參加高醫的「幼幼社」,去高雄市浸信會痲痺兒童育幼院,為痲痺兒童做物理治療,指導功課;還在高雄「生命線」當志工,常值大夜班,在深夜傾聽一通通在電話那頭的人們,訴說著人生的失落,給予開導;也常到偏鄉服務,培養了醫者仁心的底蘊。

選擇當年冷門的乳房外科 成為南台灣乳癌治療權威

侯明鋒學業成績優異,在1988年出國到美國水牛城進修乳房外科1年,當年乳房外科算是冷門科,「那時候台灣1年不到1千例病例,而美國病例數年年上升,我就想這個科未來大有可為,」侯明鋒說,那個年代,高雄甚至沒有乳房X光檢查儀器,所以他在美國進修時還特地去放射科、病理科等有關乳癌相關研究部門學習。

侯明鋒年回台後,台灣乳癌病例逐年增加,現在1年新增1萬6,000例,原因何在?「飲食西化和環境荷爾蒙都有關係,」侯明鋒說。

大聲公廣播找病人,從門可羅雀變門庭若市

外科醫學會推薦侯明鋒為《康健》〈2022外科年度好醫生〉的理由之一,是他返國後在高醫建立乳癌防治模式,因當時沒有先進檢查儀器,一切靠雙手觸診,民風保守,婦女怕被男醫師觸胸部而不敢就醫。侯明鋒苦等不到病人,於是配合當年衛生署健保處長賴美淑的政策走進社區,拿起「大聲公」在醫療巡迴車宣導乳房篩檢,曾一個下午篩檢400名婦女,讓南台灣和東台灣的婦女知道檢查乳房的重要。

民眾觀念改變之後,候明鋒上門求診的病人便門庭若市,在高醫一度有「看診天王」稱號,門診病人動輒200、300號,經常從白天看到深夜,跟診的護理人員都輪了二班,外加開刀、查房、教學及研究等,往往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有時身體疲累不堪,但看到病人身體好轉,抗癌成功,內心卻很充足、快樂。

25年前,候明鋒在高醫成立國內第1個乳癌病友團體「木棉花俱樂部」,幫助無數因乳癌手術切除乳房的「少奶奶」勇敢與癌症和平共存,也使高醫連續2年獲得「乳癌生命搶救王」第1名。

出國參加研討會,坐第1排拍照留存國外最新趨勢

侯明鋒於2003年接高醫大附醫癌症中心主任,出國參加國際研討會總是拚命吸收新知,有些台灣醫師聽完主要場次後,就出去遊覽當地名勝。但侯明鋒和時任台大外科醫師張金堅兩人會去聽很多場演講,而且都搶坐第1排,因為要用相機拍台上講者的內容,回國再分享給年輕醫師,看似土法煉鋼,卻很紮實。

大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在1991年到1995年擔任住院醫師時,侯明鋒是他的老師,「早年沒有PPT,老師出國都是扛著投影機到國外演講,」陳芳銘說,以前一般外科醫師可從甲狀腺開到肛門,乳癌也給一般外科開刀,經侯明鋒的開疆闢土,現在乳房外科是很熱門的科。

為了及早思考治療病人策略,早年辦公室就放顯微鏡來分析檢體

陳芳銘還分享侯明鋒為病人著想的一件事。早期病人用細針穿刺取得乳房組織檢體,一般會送給病理科化驗,2~3週要看細胞學切片;但侯明鋒為了讓病人早點安心,在辦公室放了一台顯微鏡,他自己先在顯微鏡觀察從乳房抽取到的檢體,先瞭解檢體有否惡性可能,以便提早思考如何為病患制訂治療方針。

侯明鋒迄今有380篇論文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接受並刊登,且是國內首位發現兩個變異乳癌基因,是造成國內婦女乳癌元兇的研究者;其中一篇2017年的跨國乳癌基因研究,更登上《Nature》國際期刊,他也是國內第1位以乳癌研究升等外科教授的醫師。「我都跟年輕醫師說,治療病人是一時的工作,但寫下的論文會永遠留下來。」侯明鋒以此鼓勵醫師多發表論文。

侯明鋒創下擔任高醫大體系的3家院長紀錄,2012年接任委託高醫大經營的高雄市立大同院長;2015年接任委託高醫大經營的高雄市立小港院長;2018年再接任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院長至2020年;2022年3月當選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成為國內6,000多名外科醫師的領頭羊。但他實踐終身學習精神,還曾在50歲時考上臨床試驗證照。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跟著侯明鋒做臨床試驗已20年的護理師謝淑娟指出,不少乳癌新藥都在侯P的實驗室做臨床試驗,藥品效果和劑量的監控都要注意,而侯P授權成員很大空間,給下屬高信任度。侯明鋒擔任臨床試驗主持人有64個,產值達1.5億元。

謝淑娟說,侯P對部屬也很貼心,像遇到連續假日放假的前一天,他看到大家還在辦公室忙,也會說:「如果沒有要緊的事,可以早一點下班。」在她眼中,侯明鋒沒什麼架子,可能因為他來自鄉下,純樸務實。

家住醫院附近騎腳踏車上下班,利用時間運動又方便早出晚歸

侯明鋒也以走動式管理知名。他擔任醫院院長時,白天有如醫院的中樞神經,運籌帷幄,攸關性命的事不容出錯;深夜時分的醫院附近巷弄,換上一般服裝的他,還曾被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陳泰亨拍到他騎腳踏車的背影,不認識的人以為是哪位地方阿伯。

「那是我利用時間運動!」侯明鋒說起被拍到,是因為住家在醫院附近,平常就騎腳踏車上下班,每天騎20分鐘,所以可以一早6點半就到醫院查房,甚至夜裡病人有狀況,他也可快速來到醫院,鍛練身體和有效管理醫院一舉兩得。

他帶領的醫院員工也廣為流傳一件事,就是他會到手術室看排班,上刀時間如果哪位醫師還未出現,他便會打電話給那位醫師:「某某醫師,要不要我先替你開刀?」如此一來醫師下次不再敢遲到。

手術紀錄重繪於記事簿上,溫故知新都為了病人

侯明鋒有保留病人乳房疾病資料紀錄本的習慣,還會將手術紀錄,重繪於記事簿上,可做為日後相關資料參考。女性罹患乳癌自是傷心,曾有一名先生的太太在40歲乳癌第3期,2年多後就過世;而太太過世幾年後他再婚,結果第2任太太也得乳癌第2期,這名先生也一路支持第2任太太接受侯明鋒治療。

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歐陽賦是侯明鋒的弟子,自身有治療5千例乳癌病患的經驗。歐陽賦很感謝侯明鋒提攜後輩,他到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進修,都是侯明鋒幫忙牽線,或參加牛津大學研討會也是全額補助,幫年輕醫師規劃未來。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歐陽賦說,醫界有的教授較為權威,但侯P會接納年輕醫師的意見,「因為只要方向一致,就像時鐘指針指向2點和10點,雖不在同一個點上,但指針方向都往上,他就能接受」,所以侯明鋒也可帶領乳房外科、整形外科一起作戰,獲得好成績。

【小檔案】

1954年生,現任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專長為治療乳癌,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大同醫院、小港醫院等3家醫院院長,平日靠騎腳踏車通勤和運動,弟弟是新北市長侯友宜。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乳癌 2022 最新治療!了解常見6種治療、藥物及治療費用

乳癌影像診斷,AI拚不過真人醫師 兩者合作判讀,準確率最高

太認真、責任感強 易被乳癌找上?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