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創新應用展揭幕 邁向智慧升級和淨零轉型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6日電)「南台灣創新應用展」今天在工研院台南六甲院區揭幕,展示全台第一個從室內到室外及搭電梯的外送機器人等多項創新技術,不僅吸睛,也宣示南部產業邁向智慧升級和淨零轉型。

工業技術研究院台南六甲院區今天舉辦「南台灣創新應用展」,透過五大主題常態展示區展出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研發的30項創新技術。

工研院發布新聞稿指出,「AMR自主式移動機器人」是會場展示亮點,也是全台第一個從室內到室外及搭電梯的外送機器人;「3D-AI自動機器人」已和達明機器人合作,應用在國內外金屬加工、光電半導體、微電子等產業,預定3年創造逾新台幣40億元產品收入。「NIP+永續製造套件」則協助國內製造業找出碳排放熱點及實現第一級數據品質盤查。

此外,台勵福攜手工研院及千瓦級高能雷射源供應商㵢杰共同開發的「智能雷銲鋰電池模組規模化設備」,單設備年產可達10MWh,比傳統點銲製造節電20%,提高4倍至10倍產能,銲接良率98%以上,可監控銲接鋰電池模組製程檢驗上全程銲接品質,拉動電池產業升級。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表示,南台灣是製造業重鎮,產值約占全台灣1/3,鋼鐵、石化、紡織、電子等產業長期支撐地方經濟;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經濟部鎖定低碳智造、化合物半導體、智慧感測、先進雷射、下世代網通等五大產業技術,讓南台灣邁向低碳轉型。

經濟部透過科技專案補助創新研發,去年協助超過1000家南部廠商完成567件技術服務案,創造逾300億元產值;未來4年,經濟部將再投入150億元科專資源,攜手工研院、學研單位及產業共同提升南台灣經濟發展。(編輯:黃世雅)1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