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五校落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以設計力改造校園空間

南市五校落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以設計力改造校園空間。(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五校落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以設計力改造校園空間。(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五校落實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以設計力改造校園空間。(記者李嘉祥攝)

由教育部指導、臺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108年迄今臺南市國中小共入選5所示範學校,包括後壁區新東國小、南區新興國小、東區勝利國小、西港國中及善化國中,以預算總金額200萬元內進行餐廳、地下室、視聽教室及圖書館等空間改造計畫,透過小小改造翻轉校園空間,也將美感教育深植學生生活。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建築歷史悠久,據2022年統計數字,屋齡達30年老宅共37萬間,南市273所市立中小學中,百年老校多達104所,透過教育部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來協助學校進行美感環境改造,妝點校園空間,不僅學校師生受惠,社區居民也能在富有美感的友善校園內休憩或運動,南市5所示範學校,透過美感變身工程成功翻轉校園,讓孩子真實感受到美感,期許校園改造行動拓展至各校,進而真正落實美感教育融入生活。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因應108課綱,「美」不再是藝術技藝的養成,而是深植人心的「美感」素養,欣賞美、懂美是學校美感教育的宗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讓學子被美感環境簇擁著,也讓教學現場有再次翻轉機會,產學合作的經驗,希望能傳遞給更多的學校,受惠更多的學子;教育部108年啟動「學美.美學1.0」包括北、中、南、東部及外島共172所學校申請,選出9所學校為合作對象,南市新東國小該年即雀屏中選,與山川設計團隊合作,改造標的以餐廳為主。

新東國小林秋美校長指出,該校創校已80餘年,建物年代久遠,為早期磚造建築,整體空間亟需重新規劃,原餐廳部分,缺乏適合學生使用的餐桌椅及配餐檯,且需備有學生課後輔導的空間,因此餐廳改造需兼具複合性機能,施工過程中將餐廳老牆拆掉後,發現一幅50年前的大壁畫,呈現新東國小的飲食教育精神與理念,設計團隊以展示櫃概念將牆面保留,搭配工藝吊燈氛圍,既保存學校歷史,改造後的餐廳,也讓全校師生耳目一新,原來在學校用餐,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

南區新興國小校長李俊興說,該校「階梯下的舞臺」選擇地下室作為改造,原來是校內各式展覽、表演活動的聚點,但整體空間欠缺展演氛圍,山川設計首先以白色為基調,將天花板、牆面和管線,配置能營造氣氛的筒燈,以巧妙手法,在有限的資源規劃出適合表演與聚會的舞臺區;在空間中加入大型畫版,讓學生能在上面作畫,彼此留下精彩的創作。去年彰化縣政府外埠參觀美感環境再造示範學校,造訪南市選定新興為參訪對象。

教育局表示,善化國中「夢想階梯交誼廳」標的物為視聽教室閒置空間再造,山川設計將一間老舊、使用率不高的階梯視聽教室,將原生的磨石子階梯半隱半現,保留歷史的痕跡,另一邊包覆嶄新淡色木質平臺,利用玻璃、黑鐵、軟墊、月桃吊燈等妝點現代元素,加上一抹淡藍覆蓋傳統教室的白牆,拓展空間使用的機能性,融合新舊的美學,真的做到「翻轉教室」。

勝利國小「孩子的影音現場」,木介空間設計團隊將原本的媒體創造室空間分為2部分,「創作討論室」桌椅組合可隨意變換,讓教學使用更靈活,結合臺南古城的拱門意象及大面積白板供教學討論;「媒體工作室」裝置有懸吊支架及背景捲幕,提供自由變化的攝影燈光和專業的拍攝布景,兩旁空間規劃收納區、剪輯區及梳妝區,讓小而美的攝影棚更顯專業。

西港國中「榕樹下的圖書館」標的物為屋齡23年的閒置視聽教室,校方希望將設備老舊、階梯及塑膠椅侷限空間使用視聽教室,改造成明亮寬敞圖書館,於是山川設計團隊拆除原有的設備,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淺色的木質元素,讓空間開闊明亮,並拆除連接室內外空間的牆面,引入綠意及陽光,校園死角搖身變成為舒適的戶外閱讀區,讓50多年的老榕樹能夠陪伴在此看書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