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國中小勇奪全國科展二件全國第一 交接會旗相約明年臺南再見

南市國中小勇奪全國科展二件全國第一,交接會旗相約明年臺南再見。(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國中小勇奪全國科展二件全國第一,交接會旗相約明年臺南再見。(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國中小勇奪全國科展二件全國第一,交接會旗相約明年臺南再見。(記者李嘉祥攝)

第63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7月24日起至28日在國立海洋大學登場,28日於基隆市表演藝術中心頒獎,臺南市包括國中8件及國小8件等共計17件作品送展,其中有10件作品獲獎,東區復興國小、東光國小分別在化學科、地球科學科榮獲全國第一,滿載而歸。教育局王崑源副局長代表臺南市出席頒獎典禮,並從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手上接下會旗,高喊明年全國科展臺南見,為全國科展劃下完美句點。

市長黃偉哲表示,全國科展是中小學科學研究最高殿堂,從全國各縣市9741件作品層層篩選,最後進入全國評比的僅404件,代表進入全國的作品都是非常傑出的,很開心東區復興國小、東光國小拿到全國第一名,為南市爭光,也感謝指導老師的辛勞;科學研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期勉所有學生持續保有對科學研究的熱愛,繼續為臺南爭取佳績。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科學研究是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近年科展強調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透過實驗方法進行驗證,此次代表臺南參賽的17件作品主題多元,每件都是南市的驕傲,能獲獎是學生努力與師長悉心教導成果,學生們熱愛科學的精神和創新思維,也為科學的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榮獲國小組化學科第一名的東區復興國小,以「呷二氧化碳ㄟ電池」為題,師生從環境議題發想,為減緩溫室氣體危害,希望將排放的CO2捕捉並應用,以二氧化碳做為電池運作的氣體,研發出二氧化碳電池;為增加電池中的石墨粉對二氧化碳的吸附力,發想自爆米香的氣體膨脹技術,運用家用微波爐將石墨微波脫層,以接近石墨烯的結構,成功研發鋁/二氧化碳電池盒以啟動電器。

國小組地球科學科第一名東區東光國小以「挖出學校遺構區底下的秘密」為題,利用採集坑洞裡的泥砂,與河流出海口地區的泥砂進行比較,發現學校不只有深埋在地底下豐富遺構,其實從探索泥砂、生物遺骸等海相沉積,更見證了臺南四百多年來海岸線的演變。

榮獲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第三名的復興國中,以「『纖』來變『膜』術」為題,將農業廢棄物-稻殼纖維浸泡在酸、鹼液中,並加入明膠溶液,成為用量省、方便用、成本低的可食性防水噴劑塗料,能製成防水紙吸管、防水紙盒,也可延長水果的保鮮期,期待能取代市面上的塑膠淋膜,還給地球乾淨的環境。

榮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佳作的新市區新市國小以「盡出『洋』相-洋菜薄膜之探討」為題,透過實作找出洋菜薄膜最佳的配方與脫水方式並進行拉力、耐彎折、耐衝擊、耐酸、透氣、溶解、燃燒、土壤分解與餵魚實驗,最後利用其可食用且易分解的特性設計產品,將洋菜薄膜製成提網、藥包、飲料杯封膜等產品應用在生活中,希望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減輕地球負擔。

鄭新輝強調,南市獲獎團隊包括東區復興國小獲國小組化學科第一名;東區東光國小獲國小組地球科學科第一名、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團隊合作獎;南大附小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一)佳作;新市區新市國小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佳作;復興國中獲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第三名、物理科佳作以及特別獎「聯發科技創造無限可能獎優等獎」;後甲國中獲國中組地球科學科探究精神獎;建興國中獲國中組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一)特別獎「崇友創新研究獎」;興國高中國中部獲國中組化學科探究精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