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客委會深耕計畫邀藝術家高媛師生聯展 尋索臺南客家文化

南市客委會客語深耕計畫邀藝術家高媛師生聯展,尋索臺南客家文化與重構歷史敘事。(記者李嘉祥翻攝)
南市客委會客語深耕計畫邀藝術家高媛師生聯展,尋索臺南客家文化與重構歷史敘事。(記者李嘉祥翻攝)

▲南市客委會客語深耕計畫邀藝術家高媛師生聯展,尋索臺南客家文化與重構歷史敘事。(記者李嘉祥翻攝)

為深掘臺南客家文化的淵遠流長,臺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自11月27日起至12月31日在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舉辦「111年臺南市客語深根服務計畫『意之鏡-尋客人』」高媛當代影像研習班師生聯展。由國際知名攝影藝術家高媛及其學員透過視覺影像的創作,以「遷徙與重構-追尋隱匿的客家認同」為題,重新探尋流淌在臺南歷史中,關於客家的吉光片羽,並以鏡頭捕捉下來,呈顯屬於臺南及客家文化的多元視野。

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後積極向中央爭取臺南市客語深根服務計畫,此次研習班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攝影藝術家高媛擔任講師,帶領學員探索臺南客家歷史與文化,足跡遍至市區的擇賢堂、報恩堂,一路到玉井焦吧哖事件紀念園區、楠西鹿陶洋江家古厝、白河葉家菸樓、甘宅里及新化清河堂等,幾乎踏遍整個大臺南的客家足跡,為客家踏查寫下新的一頁。

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古秀妃說,臺南給人的印象多半是閩南人為主,但實際上仍有不少客家人聚集,尤其是在白河一帶還能找到30多戶操著流利客語的人家,而從海豐厝、詔安厝、客庄內等老地名也能一窺客家痕跡;甚至有學員來自白河,從課程中覺察自己具有客家人的血統,足見臺南客家的歷史源流。

高媛老師回顧研習課程,在尋訪客家聚落的過程中發掘許多臺南當地客家聚落的身分故事,耐人尋味也值得深究,師生聯展透過不同創作方式,諸如攝影、詩詞、畫作等記錄尋索的歷程與發現,讓市民有機會瞭解客家人在府城曾經的歷史與遷徙風貌,也使臺南的客家文化能以更豐富的面貌呈現。古秀妃也歡迎市民共同來參與這場客家文化的視覺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