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積極改善仁德滯洪池 正朝向多功能使用規劃


仁德滯洪池仁德之心工程完工後,台南市政府鑒於前往遊憩散步及運動市民日益增加,水利局已先行籌措經費辦理設計,計畫增設夜間照明及籃球場一座,預計今(113)年12月完成;另為結合親水空間、休閒及運動等多功能使用,水利局將著手進行整體規劃,由各局處依權責多功能利用滯洪池空間,強化滯洪池功能並續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

市府水利局指出,臺南縣市合併後將治水列為首要工作,尤其是位於人口稠密、產業聚落密集及仁德交流道交通要道之三爺溪流域,三爺溪排水集水區包含永康區、仁德區、歸仁區、東區及南區等行政區,區內都市化程度日益提高,且因歷年極端氣候降雨量有增加之趨勢,致低窪地區之淹水頻率增加。為減輕淹水災害,於民國102年3月依『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2階段』完成仁德滯洪池設置,將三爺溪中、上游水量排入仁德滯洪池,以降低下游之洪水位,另三爺溪主流並已於111年底全線整治完成,完成後改善淹水面積約383公頃,保護人口約6萬5,167人,以往崑山科大、中華醫事科大、仁德工業區等處近年經歷颱風豪雨已無嚴重淹水發生。

仁德滯洪池位處三爺溪排水左岸及仁德排水交界處,分為南池及北池,其中北池面積6.72公頃,蓄水量9.57萬噸,於塗庫仔排水設置溢流堤,可有效降低排入三爺溪排水幹線洪峰流量約2cms;南池面積17.12公頃,蓄水量42.96萬噸,於三爺溪排水設置溢流堤,可有效降低三爺溪排水幹線洪峰流量約40cms,合計總滯洪容量為52.53萬噸。

市長黃偉哲表示,仁德滯洪池已呈現治水防洪成效,希望能夠成為仁德區的一個休閒遊憩所在,水利局遂接續提報「前瞻水環境計畫-二仁溪水環境計畫」辦理「仁德之心─滯(蓄)洪池景觀營造計畫」第一期工程,以萬代橋水淨場、滯洪池北池及塗庫仔排水左右岸進行景觀亮點營造,將仁德滯洪池營造為大型戶外親水教室,呈現河川排水、滯洪池、水淨場等水利設施特色及知識,成為一處兼具運動休憩、水資源教育、 生態之滯洪池公園。

本計畫透過濕地復育及植栽綠化,創造仁德區都市綠肺空間;滯洪池閒置綠地空間創造成具豐富地形變化的生態庇護丘,高起的小山丘可做為小型哺乳類、爬蟲類等生物的防災躲藏空間。此外,於北池周邊營造人行與機動車輛分道的環湖步道,並針對塗庫仔排水道兩側,將再增植花旗木,營造花旗木花海廊道,花季時更將成為南台灣最亮眼的花海隧道打卡聖地,讓遊客可以親近水岸欣賞水岸美麗景緻;同時將利用萬代橋水淨場上方閒置綠地空間,結合景觀綠籬及生態解說設施,將滯洪池及水淨場等專業知識轉換為科普常識,讓遊客在歡笑中學習水環境並珍惜水資源,該工程業於109年底完成,提供周邊居民休閒遊憩及每年4月賞花打卡好去處。

更多新聞推薦

昨晚再傳西門町、屏東停電 台電:設備影響造成,非缺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