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續升且有外擴跡象 高市亦現今年首例病例

清除孳生源4步驟(圖/資料照片,圖源:衛福部疾管署)
清除孳生源4步驟(圖/資料照片,圖源:衛福部疾管署)


台灣受東南亞地區是登革熱盛行地區影響,每年都會傳出登革熱疫情,因此民眾須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於6月13日宣布,台南市仁德區出現台灣今(2023)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後,近兩周來疫情不僅沒平息,甚至有向外擴散之勢醫。疾管署今(27)日指出,高雄市於昨 (26)日已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籲請民眾加強孳生源清除及自我防護措施,如經醫師診斷為疑似感染登革熱個案時,請遵從醫囑配合治療,減少演變為登革熱重症之風險。

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2023年6月20日至6月26日)新增5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為台南市(54例)及高雄市(1例),分別於台南市仁德區38例、東區11例、永康區、北區、南區、安南區、善化區及高雄市茄萣區各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為40例女性、15例男性,發病日介於6月13日至26日,新增病例多與目前疫情群聚區(台南市仁德區與東區交界)具關聯性,惟個案活動里別有外擴現象,且北區及善化區出現感染源待釐清個案,整體疫情風險上升;此外依據環境監測資料顯示,近期高雄市及屏東縣部分區域,風險增加,亦須加強孳生源清除;另新增4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來自菲律賓(3例)及泰國(1例)。

疾管署指出,國內今年截至6月26日累計7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台南市71例,以仁德區51例和東區14例為主,病毒型別均為第一型,病例數已達2017年同期以來最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43%(31例),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另有53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自印尼(15例)、馬來西亞(12例)、泰國(8例)、越南(7例)、馬爾地夫(4例)、菲律賓(4例)、印度(2例)及寮國(1例)移入。

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南亞登革熱疫情上升,其中柬埔寨、新加坡、泰國、斯里蘭卡及寮國近期仍持續上升並高於近年同期;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207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51萬例報告數為多,秘魯、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疫情亦屬嚴峻。暑假出國旅遊旺季來臨,境外移入風險上升,請民眾勿輕忽防蚊及環境孳清工作,減少境外移入造成社區擴散的機會。

疾管署指出,為防範疫情擴散,地方政府已擴大孳生源清除、化學防治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並設置社區擴大採血站,同時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燒症狀就醫民眾的追踨關懷等防疫措施,以降低傳播風險;疾管署亦組成機動防疫隊,進行社區風險診斷及防治成效評估等,確保防治成果。

疾管署提醒,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定期巡查,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加強環境整頓與消滅孳生源,避免病媒蚊繁殖;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如經醫師診斷為感染登革熱,請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多休息及多喝水,發病後5日內應避免被蚊蟲叮咬,同時注意自身有無登革熱警示徵象(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及是否為慢性病患者、孕婦、嬰兒、年長者等高危險群,以降低登革熱重症之發生,也請醫療院所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工作。

更多新聞推薦

侯友宜控為選舉炒作餵藥案 民進黨:侯才是餵藥案抹黑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