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社會局攜手安定區公所推安定虎呷粿 三社區聯手串起世代情

南市社會局與安定區公所聯合三社區舉辦成果展,社會局長陳榮枝、安定區長李燿州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社會局與安定區公所聯合三社區舉辦成果展,社會局長陳榮枝、安定區長李燿州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南市社會局與安定區公所聯合三社區舉辦成果展,社會局長陳榮枝、安定區長李燿州均出席。(記者李嘉祥攝)

為推動社會福利在地化,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輔導安定區公所辦理「阮社區」福利社區化服務方案,並由中沙社區發展協會領航及攜手港尾、港口共3個社區,於安定區中崙忠安宮廟前廣場舉辦「安定虎呷粿,串起世代情」成果展,社區媽媽表演迎賓舞為成果展開場,參加民眾踴躍,年齡層跨越四代,社會局長陳榮枝、民政局長姜淋煌、安定區長李燿州,以及議員陳碧玉、林志展、李偉智、林志聰牽手余柷青均出席共襄盛舉。

黃偉哲市長表示,超高齡社會已經不可避免,除增設長者養護機構,更需要積極的老人福利政策,提供健康長輩及亞健康長輩發揮舞台,讓長輩開心、晚輩放心工作,市府透過公私協力共建綿密社會安全網,也期盼藉由活動促進世代融合及認同,彼此相互學習降低隔閡,也將「草仔粿、紅龜粿、粽子」變成社區特色產品,增加社區自有財源及種下永續經營的種子,為傳統添加新意,實踐溫暖大臺南願景。

陳榮枝指出,南市社區永續培力中心聘請南華大學劉素珍助理教授為輔導委員,協同安定區公所輔導中沙社區發展協會領航,串聯港口社區發展協會及港尾社區發展協會的資源,並透過安定區公所與社會局善化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合作,活動現場啟動三安社區(安定、安心、安全)社福網絡,透過製作社福地圖、種子教師社區巡迴宣導,落實在地化福利服務。

中沙社區理事長王清和說,此次活動方案以「粿」為主軸串起世代情,採用少糖、天然食材原則,享用美食無負擔;港尾社區理事長林淑芳說,很多阿公阿嬤帶著孫兒參加,透過活動增加代間親情,並透過動手做知道食品製作過程的辛苦,了解阿公阿嬤的世代故事。港口社區理事長王健弘則帶領參觀現場展示手作紙塑創作草仔粿、文創粿提袋、手作Q粽手工皂等文創商品,延伸粿的無限運用空間。

李燿州表示,安定是古台江內海在曾文溪氾濫改道後孕育出的一方良田,稻米是早期主要經濟作物,鄰居一起作粿除是感情交流日常,也是農閒時貼補家用的技能,今年公所聯合中沙、港尾、港口3社區,一起申請社會局「阮社區小旗艦方案」,以「米」為發想,設計「三安社區、米食製作、手作米食公仔」活動,其中米食製作部分有港尾社區的「草仔粿」、中沙社區的「紅龜粿」和港口社區的「粽子」,手作部分也是以這3樣美食為主題,以紙塑草仔粿、紅龜粿提袋和粽子手工皂來呈現社區特色,期望將婆婆媽媽的米食製作技能傳承給下一代,也增進長輩的自我認同及青壯輩就業能。

陳榮枝強調,市府今年度以「阮社區」為主軸,鼓勵社區加入地方創生元素, 建立社區循環回饋、連結並共享資源,建立穩定的福利輸送機制,落實多元化 的在地福利服務,打造溫暖又幸福的社區,社會局並結合安定區公所及社區的力量,由領航社區培養協力社區量能,期許透過「安定虎呷粿,串起世代情」的成果活動,紮根社區內力量,也促進世代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