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USR展開海龜3D復刻

南應大USR「志在琉鄉」團隊師生, 在琉球為海龜模型進行掃描定位標記。 (南應大提供)
南應大USR「志在琉鄉」團隊師生, 在琉球為海龜模型進行掃描定位標記。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USR「志在琉鄉」團隊長期致力於小琉球的生態保育與教育推廣,並持續創新教材形式提升大眾對台灣原生種及生態保護認識。團隊展開海龜3D復刻計畫,希望能透過數位技術再現台灣珍稀的原生動植物,並將這些模型作為教材廣泛應用。

小琉球因其豐富的海藻與海草資源,成為世界上七種海龜之一的綠蠵龜重要棲息地之一。然而,作為保育類動物,海龜不能被民眾近距離觀察或觸碰。生態教育如何在保護海龜的前提下推動成為了一大挑戰?為滿足這一需求,台南應大志在琉鄉USR團隊長期致力於小琉球的生態保育與教育推廣。展開「Lastname Formosa原生種計畫—復刻還原計畫」。

USR團隊前往大鵬灣琉球遊客中心,運用3D掃描技術對海龜標本進行詳細的逆向工程製作。此次掃描目的是精確記錄海龜的細節特徵,無論是龜甲紋理還是體型結構,都能夠以高仿真方式被數位保存,並成為未來生態教材中的核心部分。

計畫主持人李政達教授表示,團隊的3D掃描技術不僅是精密記錄物種外觀,更是為後續大規模複製這些模型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未來,這些數位化的模型將應用於各類教育展示場合,讓更多人能夠認識這些珍稀物種,進而提升大眾對海龜及其棲息環境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