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古蹟糯米橋建成84年 將以科技監控水文維護

溪水不斷沖刷,橋墩包覆的鐵皮已出現鏽蝕,河岸左側已有明顯侵蝕的跡象。

南投縣國姓鄉的糯米橋興建完工距今84年,為縣定3級古蹟,歷經多年颱風地震侵襲,目前雖然是全台3座糯米橋中保存最完整的1座,但能否存續仍讓當地民眾相當擔憂。

民眾湯先生說:「3級古蹟咧,當然會擔心啊。很重要,因為我們以前有印象就有那一座橋了。」

國姓鄉糯米橋位於北港溪上,為日治時期以糯米、紅糖、石灰等傳統材料黏合的拱型石橋。

南投縣府在今(2024)年汛期前與國家地震中心以及台灣海洋大學合作,引進科技監控,不僅對橋體外型精確掃描,徹底解析橋體材料配比、測量橋墩深度,還對整個北港溪流量、水位與沖刷力電腦模擬。

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范佳銘說明,「國家地震中心會執行3種不同先進的技術量測,在海洋大學這邊,我們負責的是在各種不同的流量跟水位的威脅下,它可能會在糯米橋周邊所造成一個河水的流況。」

南投縣文化局表示,引進科技監測目的是採用各界的模型驗證計算,評估橋梁安全與穩定性,再由今年汛期實際流量數據,配合中央河川整治計畫,來達到保存古蹟的目標。

南投縣文化局文資科長張貴智回應,「第1點我們就針對河川整治的部分由中央這邊來協助,第2部分就是護坦工跟它的基座的部分,由縣政府這邊來整合各方的意見來做一個執行的動作。」

縣府強調,整體評估報告預計明年3月出爐,並希望中央經費挹注,讓古蹟糯米橋永續保存,並且帶動周邊觀光經濟。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宜蘭金刀比羅社古蹟石柱遭著色 文化局:違《文資法》涉刑責
北港溪、烏溪交界發現大批泥鰍 疑遭放生南投縣府將循線追查
南投魚池澀水社區仰賴水井 民生用水漸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