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綠能中心處理垃圾 未來要做

南投縣沒有焚化爐,垃圾都必須外運,但從2016年起外縣市焚化廠處理量能逐漸降低,縣內每日產生的250公噸垃圾只能外運100公噸,因此每天堆置150公噸,暫置量已達20萬公噸,目前綠能中心規畫停止,但未來一定要興建自主處理設施。

南投縣是好山好水的觀光首都,但是長期堆置的垃圾不僅破壞生活品質,也影響觀光產業發展;縣長林明溱表示,垃圾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因此,縣府引進歐洲最先進的分類技術,規畫興建綠能永續中心,希望解決20年來最嚴重的垃圾問題,也讓縣民未來20年不必擔心垃圾堆積的困擾。

環保局長李易書指出,針對縣內垃圾問題,短期內持續推動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減少民眾每天產生的垃圾量,包括推動補助民眾購置家用廚餘處理機,推廣各村里廣設資源回收站等,藉此降低垃圾處理壓力;中長期的目標,則是南投縣必須有自主的垃圾處理設施,也就是目前規畫中的綠能永續中心再生燃料製造廠。

歐洲國家如葡萄牙的Resitejo、法國的Canopia都市垃圾處理中心,都已有成功經驗。台灣生質能技術發展協會資深研究員張家驥博士指出,將垃圾製造成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SRF),是先進國家處理垃圾的趨勢,歐盟每年處理量達5500萬公噸,產生的SRF燃料棒可以取代煤炭,其中以德國使用的比例最高達50%,瑞典的發電廠甚至向英國購買SRF,而且包括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家的水泥廠,也都以SRF取代燃煤,處理垃圾同時減少碳排放。

針對南投縣政府規畫綠能永續中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表示,因應蔡英文總統宣示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減碳與減煤絕對是未來台灣與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尤其極度仰賴能源進口的台灣,更需要減少燃煤,並且創造自己的能源。而規畫推動全國的垃圾燃料化,剛好完全符合我國的淨零排放與能源自主的雙重目標,也是環保署未來持續努力的重點方向。

李健育表示,依照目前歐洲最新的垃圾燃料化科技與技術,與傳統垃圾處理方式相比,已大幅降低可能造成的空氣汙染、異味等環境問題,是正確的推動方向,另外,環保署也持續推動與鼓勵民間水泥業及造紙業減少煤炭使用,改採廢棄物產製的固態衍生燃料SRF,和政府一起努力落實減碳和減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