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茶農強化樹根保收成 噴灌改滴灌有效省水抗旱

在南投奇萊能高山茶區,放眼望去一片青綠,再3、4天丁世達的春茶就要收成,而且還能收到去年的水準,2.4公頃可以收到將近4000斤。

南投縣奇萊能高山茶區茶農丁世達表示,「以今年那麼乾旱的狀況,能夠持平,算是老天爺有照顧了。」

拿著灌注槍,每隔30公分灌注一次,把開根的必要元素還有活化土壤的益生菌,依照茶樹的生理週期打進土壤裡。

在去年冬茶收成之後,趁著水源還充足,丁世達足足忙了42天。

南投縣奇萊能高山茶區茶農丁世達表示,「這個時間點,是茶樹主根生長的最佳時機點,所以只要在這個時間點你掌握好的話,基本上隔年的春茶,它的生長樹勢跟爆發力,也會來的比較強。」

丁世達的茶園少見的設有微氣象站,在去年冬茶製作期間,茶園的濕度較以往低了將近30%。

丁世達於是很有警覺地做好了強根的工作,雖然擁有950噸的大水池,但是老天會乾旱到什麼程度,很難預測。

有鑑於極端氣候,旱澇不均越來越明顯,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也建議茶農,將噴灌改成滴灌。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蘇宗振指出,「現在我們採用的滴灌方式,可以較噴灌方式節水50%,也就是說我一公頃,大概噴灌要用到40公噸的水,但是我們用滴灌,只要用20公噸的水。」

蘇宗振表示,滴灌的水是慢慢的滲透進土壤,這會牽引茶樹根系也往下生長。

一般噴灌的水只在土壤表面,茶樹的根系也就只在土壤的淺層吸水,如此一來當乾旱來臨,茶樹的根系就很容易乾涸受傷。

畢竟強壯茶樹根系,才是抵抗逆境的根本之道。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南投集集農地種「粉黛亂子草」 為雜草類有害生物被要求移除
溫室栽種埋暗管、養液滴灌 改善土壤鹽化
服務失能者 民團長照沐浴行動車開進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