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魚池的夏日好滋味~碧玉筍

碧玉筍。(臺中農改場提供)
碧玉筍。(臺中農改場提供)

▲碧玉筍。(臺中農改場提供)

碧玉筍又稱為金針筍,於南投縣魚池鄉已有10公頃的栽培面積、年產達20公噸,在當地農會及社區發展協會推廣下,碧玉筍成為絲瓜及四季豆之外的新興特色蔬菜。近年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也針對品種選育及採後處理技術進行試驗與輔導,藉此提升產量與品質。每年7-8月份是碧玉筍盛產期,臺中農改場特別推薦口感清爽營養豐富的餐桌新選擇,歡迎消費者把握時令選購品嚐。

臺中農改場表示,碧玉筍不是筍而是金針,但與一般民眾熟悉的金針多食用新鮮花蕾或加工製乾不同,其食用部位為植株的嫩莖,又可分為剝去葉鞘的碧玉筍或經遮光軟化栽培的白玉筍。該場說明,依據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統計資料,金針全臺栽培面積約496公頃,以花蓮縣玉里鎮(178公頃)及富里鄉(157公頃)位居一二,生產金針花為主;南投縣魚池鄉種植面積雖僅22公頃排名第四,但以該鄉東光村為首主攻碧玉筍栽培,近年來在農會及地區協會推廣下已形成生產聚落,與虎頭蘭及香菇並列東光三寶。

魚池鄉蔬菜產銷第一班吳東陽先生表示,碧玉筍栽培容易,地上部青刈後約3~4個月即可再次採收,透過分區採收可周年供貨,產品通路銷往全臺。在栽培品種選擇上與花東地區一樣都為金針‘台東6號’,但因為氣候濕涼加上土壤富含有機質,所生產之碧玉筍格外清甜且纖維細緻,然近年遇到部分植株切口褐化的問題,影響商品品質及貯藏性。有鑑於此,臺中農改良場針對其肥培管理及採後處理技術進行改善,並著手開發適合當地栽培環境、開花性佳、花期穩定集中、分蘖多、兼具食用與觀賞之新品種,目前正進行性狀檢定及試量產中。

臺中農改場進一步說明,從魚池當地取樣褐變的嫩莖分析到較高的過氧化化酶活性,推測碧玉筍切口褐化問題為酵素性褐變,導致細胞內酚類化合物氧化,因此後續嘗試採收後切口浸泡食用級抗氧化劑如檸檬酸與抗壞血酸,皆對延緩褐化發生有顯著的效果。該場亦建議,消費者購買碧玉筍回家後可利用保鮮盒袋包裝,以避免接觸空氣,並貯藏於低溫5℃環境下,約可維持2週之賞味期。

臺中農改場最後說明,碧玉筍營養豐富,每100公克含有198IU維生素A、22.7公克維生素C、75.5公克葉酸、119公克β-胡蘿蔔素和2.1公克的膳食纖維,不論清炒、川燙甚至作為取代蔥蒜調味都適合。時序進入盛夏,在金針花盛開前的7~8月正是碧玉筍盛產的季節,歡迎民眾把握時令選購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