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重振築新橋 "以路就樹"降低對大自然衝擊

莫拉克風災,造成南橫沿線公路、橋梁,幾乎遭損毀,海拔2300公尺的「武雄橋」更是完全沖毀。武雄橋經過幾代的建造跟規畫,第三代橋,避開土石流區,搭蓋成混凝土橋,其中一度還經過檜木群,還有一顆是超過300年的紅檜,公路局決定以路就樹,整座橋往後挪移10公尺,成了南橫築路史上最文化,同時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蓋橋,讓工作人員得頂著低溫及高氣壓工作,花了三年建造完成,這座橋還榮獲勞動部優良工程的金安獎佳作。

「向武雄段長報告 今天第三代,武雄橋改建完成 準備通車。」

甲仙工務段副段長黃碩偉:「他是在某一天路坍方,在巡路時候 他被石頭打到而殉職,那所以我們在開通時候,這座橋用他的名字去命名的,南橫從梅山口以上 到向陽,目前最長最長的一座混凝土橋。」

記者李佳欣:「武雄橋目前是在南橫公路,最高的一座橋 海拔有2300公尺,它是在去年底通車,而當時在施作的時候,是為了保存一棵珍貴的檜木,決定繞道施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副分署長李定忠:「其中有八棵是紅檜,生長數量非常稀少,而且它生長非常地緩慢,它的生長區域是在,介於1800公尺到2500公尺區間,其中一棵直徑甚至達到2.3公尺。」

甲仙工務段副段長黃碩偉:「在橋梁主體是沒有碰到這棵樹,但是它的在施工過程,從它的一些機械設備,它會碰到樹的部分。」

南橫公路開通五十多年,經歷莫拉克風災,武雄橋好幾度被土石流沖毀,命運多舛。二代橋,在原址被沖毀後,一度要在下游處,以鋼橋方式搭建,但工程難度高作罷,在2017年決定以混凝土橋定案,但碰上檜木群,最後第三代武雄橋,再往上游挪移10公尺。武雄橋工程負責人蔡家寶:「冬天的話 真的太冷了,下午三點 四點起濃霧,我們做這個橋,一共花了三年的時間。」

得挺過溫差及氣壓變化,過程中還不時遇上小驚喜。武雄橋工程負責人蔡家寶:「在路上有遇到熊,還有熊到我們休息區裡面,去翻一些垃圾桶,翻一些有的沒有 黃喉貂 黃鼠狼,有時候 中午便當拿起來,如果放在休息區那邊,你沒有把它蓋好,變成黃喉貂先把你吃完。」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慈濟精選│2004年印尼習經院義診
熱帶性低氣壓生成 將成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