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國小把春天包進潤餅裡 同學動手DIY品嘗美味料理
臺北市南門國小將食農教育融入領域課程,在清明節前夕,讓低年級同學動手體驗包春捲,了解「寒食節」的由來;營養師也為小朋友介紹春捲食材的季節性與營養內容,活動最後同學們品嘗自己所包的春捲,不但好吃,也獲得成就感,透過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擁有很不一樣的學習經驗。
包春捲創客體驗是南門國小在每年春末夏初為低年級師生所規劃的跨領域活動,在綜合和生活領與課程中,同學們除了瞭解寒食節吃春捲的緣由外,也認識臺灣南北兩地特有的春捲、也就是俗稱潤餅的吃法,感受民俗節慶的趣味。
校方特別邀請過往在大稻埕永樂市場販售潤餅皮多年的蘇師傅示範傳統餅皮的製作,同學們看著蘇師傅手拿麵團,在炙熱的鐵板上輕輕一抹畫圓,一片輕薄的潤餅皮就完成了。蘇師傅也把他的拿手絕活傳授給五年級同學,這看似簡單的功夫實際做起來還真不容易,除了麵團太滑太軟不好拿外,鐵板的熱氣也讓孩子們不太敢下手用力壓,做出來的餅皮就不夠漂亮。
南門國小陳老師表示,一般同學家裡都是買現成的餅皮或是做好的潤餅,很少有機會可以親自體驗動手做餅皮,大家都覺得很新奇。雖然一開始同學們看到爐火會有點緊張,但在蘇師傅仔細地講解和協助下,多做幾次後同學們就比較不害怕了。有同學覺得麵團在手裡的感覺很有趣,也有同學在下課後主動詢問蘇師傅麵團調製的比例等,這次的活動也引發同學們動手做的興趣。
一年級的同學表示,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食材包進潤餅裡很開心;也有同學說,這是她第一次吃潤餅和包潤餅,包的時候很容易散開,可以體會到包潤餅師傅真的很厲害,能吃到自己包的潤餅很開心,也希望潤餅裡可以放進她最愛的小黃瓜和冰淇淋。
蘇師傅說,北部通常在年末尾牙吃潤餅,餡料食材內容包括有豆干、蛋酥、花生粉、豆芽菜、高麗菜、紅燒肉;南部則在清明節吃潤餅,食材上比北部多了滷肉和油麵。北部的高麗菜是熬得比較軟爛,味道偏鹹;南部則是把高麗菜炒得較脆,味道偏甜。
南門國小的包潤餅活動除了作品分享及食用之外,老師也設計學習單,讓低年級學生用注音符號或用畫圖方式具體呈現精采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