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首見食腦變形蟲死亡案例 曾短居泰國4個月

南韓近日傳出首起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死亡案例。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又稱「食腦變形蟲」,2011年,台灣也曾通報一例死亡個案。食腦變形蟲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生長良好,可能出現在溫泉、池塘和湖泊等等,雖然感染致死率高達97%以上,但醫師表示,只要做好防護,就能有效避免變形蟲入侵。

南韓驚傳首起感染「食腦變形蟲」案例,《韓聯社》表示,這名男子在泰國停留4個月,返國後出現頭痛、語言能力喪失等腦膜炎症狀,雖緊急送醫,最後仍不治身亡。

台北慈院感染科醫師 邱勝康:「主要是經過我們人的鼻腔吸進去,含有這個原蟲、阿米巴原蟲的水,然後從鼻腔感染,再往大腦跑,它的症狀跟一般的腦膜炎就很類似,它大部分並不會人傳人,喝水也不會(感染),它大概就是從鼻腔進去的。」

令人聞風色變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潛伏期通常2到3天,最長可達15天,感染初期會出現劇烈頭痛、精神渙散和嗅覺異常等症狀,接著患者將經歷頸部僵硬、嘔吐、發燒、癲癇和休克,致死率更是逼近100%。

1937年,食腦變形蟲首次在美國現蹤,雖然黃金治療期短,但直到2021年,全球只通報380多例。醫師解釋,只要做好防護,就能避免變形蟲入侵。

台北慈院感染科醫師 邱勝康:「所以我們大概建議就是說,如果你到一個戶外的活動,盡量避免去做這種比較危險的(動作),比如說跳水或是潛水,一直長時間把你的鼻子浸泡到水裡這個動作,甚至你越擾動這個湖裡、河流裡面的水,裡面可能有泥土,或是相關的微生物會越多。」

變形蟲常見於攝氏25℃以上水域,特別在46℃繁殖力最強。泡湯和野營是台灣人冬天的必備活動,專家也提醒,避免野外溫泉泡湯,盡可能降低感染機率。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梨泰院踩踏殷鑑 首爾耶誕加強維安
企業及早因應 南韓罷工衝擊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