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釀世代對立!醫揭長者5大危險因子:恐活成討人厭樣子

博愛座糾紛事件頻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博愛座糾紛事件頻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日博愛座爭議頻傳,對此,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發文表示,「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我們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如對環境有仇恨的假想,人生下半場正走向失敗;他也分析,長者變得令人討厭的5大危險因子,包括:性格內向孤僻缺乏社交動機和技巧、生活缺乏目標和意義感情緒低落負面、經濟狀況貧困缺乏資源參與社會活動、身體健康狀況差影響心理表現偏差、社交圈狹小尤其獨居是高危險群。

姜冠宇透露,簡言之,目標是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長者」,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組。他分析,Henrich和Gil-White提出的「支配與威望理論」指出,人們可以通過「支配」和「威望」兩種主要策略來獲得社會地位;「支配」是通過使用攻擊和恐嚇來引起他人的恐懼;「威望」則是通過展示技能知識獲得他人尊重欽佩。他引述Buss和Perry的研究將攻擊行為分為四個維度: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這些攻擊行為與支配策略正相關。」

姜冠宇直言,「很有可能,你會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代表你沒有採取威望策略的本錢,為了非必要的公共資源爭得面紅耳赤,就是一個你自己背後狀態的表示,你真的不太好。」

姜直言:「你是不是要花一點時間學習,增加你的心靈資產呢?長者有沒有可能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呢?」他引述2009年美國的研究顯示,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中,攻擊行為非常普遍,「高達96%的失智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表現出攻擊行為,這不只造成照顧者受攻擊,也增加自己被虐待的機會。」姜志宇強調,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不是好的適應策略。

姜冠宇指出,個性與處境帶來選擇,正在彰顯命運和在社會上的定位走向,「社會定位,永遠是人一輩子持續的考驗,一直做對了什麼,會持續往上走,獲得更多支持;一直做錯了什麼,會持續走下坡,換來更多倒彈。」

他認為,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資源頗為豐富,「可能比年輕人還要多,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姜冠宇建議,為自己好,應該敞開心胸,去跟別人交流學習更多這世上有價值的東西,「願大家人生下半場都能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實踐幸福樂齡,你的家人朋友都能引你為傲。」

更多 TVBS 報導
手刀開搶!「陳耀訓蛋黃酥」預購7/2開跑 錯過等明年
雨彈升級!雙北等12縣市豪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入夜
王柏傑酒駕稱前晚喝的!醫:很常見別僥倖「酒後2天都可能驗到」
25歲辣媽生2子「爸爸不同人」!五口合吃1便當 社工超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