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睿哲看2024台灣總統大選 對賴清德有這看法是錯誤

我國現任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曾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因此被認為若當選,恐會掀起兩岸衝突,不過布魯金斯研究院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卜睿哲撰文直言,「此想法錯誤」,因賴清德已調整立場,且若是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勝出,也不清楚會有多大程度回到2008年的兩岸關係。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18日刊出卜睿哲(Richard C. Bush)的文章,內容提到這次大選不同之處在於多了具有個人魅力的「獨特」(quirky)候選人、台灣民眾黨黨魁柯文哲,而民眾黨因反建制立場及年輕族群的強力支持而蓬勃發展。

卜睿哲提到,簡單來說,國民黨偏好與中國互動,至少在經濟層面,民進黨則強調中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威脅。他直言,「媒體把國民黨描述為親中,而民進黨傾向獨立是扭曲複雜的現實情況」,並稱侯友宜和柯文哲瓜分反民進黨的選票,「許多人認為經過8年執政,應換下民進黨」。

<cite>2023年12月19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召開國家治理記者會。(柯承惠攝)</cite>
2023年12月19日,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召開國家治理記者會。(柯承惠攝)

曾是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的卜睿哲說,自己觀察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最新的疊代(iteration)顯示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支持度各為35.2%、32.1%及19.7%,誤差範圍2.8%,「雖然存有部分差異,但這一直是大部分選舉期間選民的分裂看法」。他表示,顯然若侯友宜和柯文哲能整合,可能就能勝選。

卜睿哲稱,國民黨與民眾黨11月曾認真想要整合,可是最後沒就誰是總統候選達成共識而失敗收場,「柯文哲失去一些支持,因為他想和屬於建制派的國民黨結盟,這削弱他的反建制招牌」。他還說,動員是選戰中一大因素,即讓死忠支持者去投票,而民進黨通常做得比其他政黨好,透過媒體進行動員。

生活品質問題更勝中國議題

卜睿哲指出,國民黨依靠組織網絡動員,缺乏強大政黨能力的柯文哲則利用自身非凡個人魅力,並稱這次基本共識是沒有單一政黨能完全執政,即贏得總統大位,且在國會掌握過半席次,這意味治理會比過往有難度。他直言,對中國政策向來是台灣總統大選中的重要議題,大眾可能不認同,但這無可避免。

<cite>2023年12月16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立委參選人洪孟楷赴淡水掃街。(陳昱凱攝)</cite>
2023年12月16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立委參選人洪孟楷赴淡水掃街。(陳昱凱攝)

「中國確實對台灣形成大挑戰」,卜睿哲提到,國民黨正試著證明民進黨的對中國政策很魯莽,「其(國民黨)稱這場選舉是在和平與戰爭之間做選擇,而其為和平政黨。民進黨宣稱中國很危險,所以台灣需要強化威懾,並提升與美國的關係」。

卜睿哲表示,每個主要政黨都試著向選民再次保證其對中國政策是正確的,「賴清德宣稱不會如國民黨指控的尋求(台灣)獨立,會延續(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平衡政策。侯友宜則稱自己可讓與中國關係的利益最大化,同時保障台灣的利益」。

卜睿哲亦稱,選民也關注其他議題,像是非資訊科技產業的年輕人憂心無法找到好工作、結婚生子;照顧高齡人口使得財政資源面臨負擔;關於能源的適當混用組合一直在辯論中,「年輕男性對部分恢復徵兵制並不感到雀躍」。他表示,相較於中國議題,這次生活品質問題更加突出。

<cite>2023年12月3日,總統蔡英文(中)出席「賴清德、蕭美琴全國暨台北市競總成立大會」。(蔡親傑攝)</cite>
2023年12月3日,總統蔡英文(中)出席「賴清德、蕭美琴全國暨台北市競總成立大會」。(蔡親傑攝)

賴清德當選會開戰的想法錯誤

「換句話說,中國和(台灣)國內關注議題總是以複雜方式糾纏在一起」,卜睿哲說,「總統候選人各以自己的方式,試圖向選民消除對中國的疑慮,同時對提升生活品質的政策做出承諾」。針對賴清德若當選,將無可避免地走向法理台獨,進而引發美國涉入的兩岸戰爭看法,卜睿哲認為「此想法錯誤」。

卜睿哲直言,賴清德已把對中國的立場轉為蔡英文遵循的謹慎模式,宣稱自己會是保護現狀的候選人,並認同蔡英文不屈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壓力的立場,也不會因有美國支持就挑釁中國。他還說,就算中國會以軍事行動回應台灣宣布獨立,但中國清楚這極具風險,因為解放軍尚未準備好執行此複雜行動。

卜睿哲認為,中國有延續對蔡英文政府戰略的選項,即廣泛的脅迫行動,包括展示軍力,還有各種非軍事脅迫與恫嚇,「這是低風險的作法,且針對台灣人民的信心,有跡象顯示正逐漸發揮作用」。他亦稱,雖然侯友宜勝出,中國可能放緩脅迫措施,但不清楚多大程度會回到2008年馬英九時期與中國互動的情形。

「2008年後已變化許多」,卜睿哲寫道,比起馬英九時期,國民黨現在對中國較為謹慎,部分原因是中國對香港的所作所為,而台灣民意的轉移也是部分原因。他表示,台灣人將於2024年1月13日選出下一位領袖,「不論哪位候選人或哪個政黨勝選,他們都會面對治理挑戰。大眾偏好的現狀是他們的起跑點」。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