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亨氏執行長 赫斯 為品牌再造忍痛砍成本

工商時報【吳慧珍】 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口味出現變化,美國食品業面臨營收成長瓶頸,就連龍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也難逃關廠裁員的命運,出身巴西3G資本(3G Capital)的卡夫亨氏執行長赫斯(Bernardo Hees),背負重整旗下品牌的重任,但他將3G資本慣用的削減成本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引來犧牲營收的批評。 執掌全球第5大食品飲料公司的赫斯,也是卡夫亨氏的大股東─巴西私募股權基金3G資本的合夥人,他將3G資本改組高層與削減成本那一套,用在卡夫身上。 卡夫亨氏去年營業利益率從前年的16.5%上升到23%,股價自2015年7月卡夫與亨氏合併以來漲了26%左右。儘管如此,部分業界主管及分析師聲稱,赫斯嚴控成本的舉動,恐犧牲營收成長,打擊公司士氣。 今年初卡夫亨氏捧上1,430億美元,向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提出合併提議,但隨即被這家英荷合資企業打回票,理由是兩大集團的商業模式迥異,這種交易不具戰略意義。 赫斯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被問到當初何以動起向聯合利華求親的念頭。他回應表示:「是看到強強合併可壯大彼此的機會,但對方認為我們來者不善,只好打退堂鼓,如此而已。」 外界批評3G資本一心削減成本的做法,雖改善獲利卻阻礙營收成長。赫斯對此提出辯解,聲稱外界有所不知的是,他們採的做法更能兼顧營收獲利。基於對旗下品牌的熱愛,他們進行品牌再造,即便做業務整合,或斷然決定收掉部分業務,還是會努力擴大營收,好與同業並駕齊驅。 赫斯自接掌卡夫亨氏後已裁員數千人,他指出要狠心揮刀縮減人力,從來就是身為公司負責人最艱難的決定。但他必須考量該怎麼做,才能有利公司長期價值,替公司保留促進成長的戰力。 何種類型的收購案對卡夫亨氏有意義?赫斯表示,自然要有益於他們的獲利成長計畫,他們希望經營的品牌不侷限某一特定市場,而是流通各地到處吃得開,能夠成為創意平台。 47歲的赫斯成長於南半球巴西,是卡夫亨氏首位非美籍執行長,他以自身經歷發現一有趣現象。在巴西、歐洲或是英國,想要找某人,只須拿起話筒撥通電話;在美國,他還要先發封電子郵件詢問對方:「我能打電話給你嗎?」藉此暗諷電郵泛濫的問題。 赫斯還提到與脫口秀天后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結盟合作。卡夫亨氏取得歐普拉食譜,開發兼具營養與美味的食品,訂於第3季上市,而這只是開端,未來還有更多產品將陸續推出。 卡夫亨氏的股價傲視食品業,赫斯的薪酬卻比同業執行長還低,他被問到是否被虧待?赫斯解釋說,卡夫亨氏的企業文化追求高績效,奉行功績主義(meritocracy),他的薪酬也是依循相同的思維,根據績效來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