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世界杯、LGBTQ 與西方霸權

【編按】世界杯足球賽本週日正式揭開序幕,地主國卡達自贏得主辦權以來,就因為在移工、人權與同志權利的不光彩紀錄而備受批評。根據《衛報》,約有 6,700 名移工在世足賽相關工程中因為高溫或職災死亡,卡達也是全球禁止同性關係的 69 個國家之一。日前卡達足球大使哈利德・沙爾曼(Khalid Salman)被德國第二電視台問及為什麼該國禁止同性戀時回覆道:「因為同性戀是『心靈的創傷』」,並強調同志球迷入境後,「應該遵守我們的規範。」這一言論立即引發軒然大波,歐洲各國球場可見球迷展開抵制卡達世足賽的橫幅。

卡達利用體育賽事粉飾人權犯行的企圖顯然不被球迷買單,但《衛報》專欄作家歐文・瓊斯(Owen Jones)提醒,卡達之所以肆無忌憚,與西方國家選擇性忽視其人權紀錄並與之結盟,甚至以外交與武器支持它脫不了關係。瓊斯進一步指出全球北方利用「粉飾」自身佔領與戰爭行徑,藉此取得道德優勢的虛偽,並認為這麼做將有助於西方維持霸權。在世足賽開打前夕與對卡達的龐大批評聲浪中,這樣的提醒無疑相當重要。

文/Owen Jones(《衛報》專欄作家)

譯/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同志伴侶出國旅行的困境鮮少被人討論,對於許多異性戀伴侶而言,共同探索世界是最親密的經驗之一,不但充滿各種冒險,還可能創造終生難忘的回憶。但對於同志伴侶而言,海外旅遊卻充滿風險。畢竟目前仍有 69 個國家禁止同性戀,其中 11 個國家甚至對同性關係處以死刑。

在例如印尼、俄羅斯或是馬達加斯加等國家,雖然同性戀是合法的,但這不代表廣泛的歧視與污名並不存在。為自己和伴侶預定同一個飯店房間,或是擔心在公共場合的舉止將令你們成為新聞軼事,都可能令你打消入境這些國家的念頭。至於正在舉辦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埃及嘛...,在得知當局使用約會應用程式誘捕、迫害同志社群後,你可能寧願獨自一人旅行。

卡達是全球禁止同性關係的 69 個國家之一,但這並未阻止國際足球總會(FIFA)在 2010 年時同意這個中東君主國舉辦今年的世足賽,儘管卡達政府宣稱歡迎同志球迷,但部分旅館仍拒絕同志伴侶入住,統治該國的埃米爾(Emir)明白表示,卡達的官方立場是「期待並希望人們尊重我們的文化」,這位君主在英國政府裡找到了自己的盟友,也就是外交大臣詹姆士・柯維立(James Cleverly),這位內閣要求同志球迷「尊重地主國」,我們不知道他講這句話究竟是希望人們避免公開示愛,或者不要穿著緊身白色背心隨著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的歌曲大跳電臀舞。

在同志權利不被重視的情況下,卡達獲得了舉辦世足賽的殊榮,這件事本身就是不言而喻的。它(顯然)不是足球大國,而且獲得主辦權的成就又因為賄賂醜聞而蒙上陰影。儘管抗議聲浪不斷,在同志權利與利益之間,國際足球總會顯然更傾向後者。

殘酷對待本國人民的政權熱衷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他們相信這麼做將能提升自己的聲譽。如果這是卡達的目標,那麼它失敗了:歷屆世足賽前夕很少有像今年這樣如此缺乏激情,而且人們對於這個君主國侵犯人權行徑的關注,可謂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11 月初,一則令人極度不安的新聞被廣泛報導:一名男同志宣稱自己在應用程式上被誘捕,之後又被卡達警察強姦。如果大衛・貝克漢能與這位受害者見面,應該頗具教育意義。根據報導,貝克漢以一千萬英鎊的報酬,同意未來十年成為駐卡達大使,以便向世界宣傳卡達是是多麼的「熱情好客」。

西方同志遊客可能遭遇的不自在很重要,但更值得關注與憤怒的事實是,已經有上千名移工在卡達獲得世足賽主辦權後死亡。就統計上而言,其中一些移工也可能是同志。儘管我們肯定人們關注卡達同志社群的苦難,但我們真的需要透過一個一次性的體育賽事才能做到這點嗎?多年以來,卡達不但是一個高壓國家,更是西方國家的盟友。鄰近的沙烏地阿拉伯更因為人們是同志就將其斬首,並且殘酷地對待女性、謀殺異議者,然後在葉門殺害孩童。然而英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卻以武器與外交全力支持它。舉辦體育賽事難道真是我們之所以憤怒的先決條件嗎?

或許,更具爭議性的是全球北方如何利用「粉飾」(pinkwashing)打造名不符實的道德優勢:吹噓自己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同志人權紀錄。最引人注目的案例當然是以色列:該國利用同志權利將自己描繪為人權燈塔,移轉人們的注意力、甚至合理化它對於巴勒斯坦人民的殘酷佔領行徑,其受害者包括異性戀與酷兒。許多國家糟糕的同志權利紀錄,與大英帝國的遺產脫不了關係,許多非洲國家至今仍在執行殖民時期的法律。這些事實在相關討論中都一併被抹除了。

只關注同志權利的存在/缺席,也移轉了人們對於整體局勢的關注。鑑於美國將舉辦 2026 年的世足賽,如果屆時我們表達對於美國大規模監禁的憤怒會怎麼樣?在美國監獄,非裔美國人的囚犯人數幾乎是白人囚犯的 5 倍。而且,西方國家更可能將自己侵犯人權的行徑向海外輸出,但是這麼做就可以令他們比較不會受到譴責嗎?當全球球迷在 4 年後的波士頓吉列體育館或西雅圖流明球場為自己的球隊歡呼時,如果我們緬懷那些在伊拉克戰爭中被屠殺的數十萬人,或是長達 20 年卻以失敗告終的阿富汗佔領中那些大規模侵犯人權的犯行,又會怎麼樣呢?

相較於檢視自己的國家,對發生在外國土地上的殘暴不公義表達厭惡比較容易,這本身就是西方霸權理據的一部份。如果我們將自己國家視為正直的典範,並把世界其他國家當作殘酷的落後地方,我們就很難細究西方勢力如何影響全世界。

所以,我們應該說清楚、講明白:國際足球總會的行徑顯示它不在乎同志社群與他們的權利,或說在經過一番算計後,該議題僅被視為是次要的。但西方也沒什麼差別,這些國家當局被迫給予酷兒權利,只因為由下至上的鬥爭與犧牲逼得他們不得不這麼做,而他們也樂於與反對甚至殺害同志的外國政權結盟。卡達舉辦 2022 年是世足賽理應受到批評,但這不應以我們放棄批評的一致性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