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下達史無前例禁塑計畫!台灣做的到嗎?

為了環保訴求,台灣近年來有愈來愈多與環保有關之重大決策,除了今年元旦起,環保署擴大限塑政策,全台超過10萬家店家不再提供免費塑膠袋外,近日環保署也再次宣佈,明年包含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商場、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餘家業者禁止提供外帶吸管,引發熱烈討論。

這種種的政策在許多人眼中,被稱之為「擾民」,因為與生活習慣不同、必須自備的麻煩,成了最難以接受的通病。

然而事實上,對於環境友善的限塑政策,並不是只有台灣在啟動,而且有許許多多你可能認為比台灣還要「落後」的國家,在決策的努力上遠遠超過台灣所望塵莫及的決心。

肯亞:塑膠袋禁令全世界最嚴格

《Quartz》報導,好比說肯亞(Kenya)的塑膠袋禁令是全世界最嚴格的,這項法令在2017年中正式頒布實施時,凡是人民攜帶、製造或進口塑膠袋,最高可罰款2萬至4萬美元(約台幣62萬至125萬),除此之外還得蹲上4年的牢獄。

在肯亞「唯三」可以使用塑膠袋的產業,只有垃圾桶使用的統一規格垃圾袋、處理醫療廢物和化學品的塑膠袋、和工業包裝用塑膠袋,除此之外,未經核准的所有塑膠袋都一律禁止。這也讓天然的香蕉葉包裝方式爆紅。

印度:2022年前禁止所有一次性塑膠

《independent》報導,不只肯亞,印度(India)政府近日宣佈了聯合國(UN)大力讚譽、也稱之為「史無前例」的超嚴格限塑政策,他們將在2022年前禁止所有的一次性塑膠,這包含塑膠袋、寶特瓶、吸管、塑膠餐盒、包裝袋等,印度總理莫迪(Modi)強調,「我們今天做出的選擇將決定我們會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聯合國環境部門負責人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說,印度正在提供環境上的「全球領導力」,而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還做不到的──聯合國一份新的報告強調了目前共有50多個國家採取了一些行動來解決塑膠問題,但卻沒有印度來得這個麼有決心。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那天,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也舉辦了多場主題日活動,主旨在於「擊敗塑膠汙染」,而此前所未有的決策讓莫迪決定擺脫一切一次性塑膠,因為印度每年會產出超過560萬噸的塑膠垃圾。

莫迪說,「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追求物質繁榮背後的代價,不應該危及我們的環境,」此外,印度政府還宣布將參加聯合國的「清潔海洋運動」,該運動將使全國動員清理7500公里之海岸線,以及協助協助研究海洋塑料的侵害。

根據印度環保機構的統計數據,目前13億人口每天會丟棄出超過2萬5000噸的塑膠垃圾,政府聲稱當中有60%會被回收,但機構強調其實應該不到40%。

之所以如此痛定思痛,係因為印度的塑膠汙染在以往已經是個嚴重的環境傷害,不僅河川觸目所及盡是漂浮的塑膠垃圾,就連街頭巷尾或原野間,你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發現沒有垃圾之存在──以印度人的信仰恆河為例,沿岸間皆是寶特瓶、塑膠袋,誇張的是,很多的支流甚至因為被垃圾覆蓋,連水的痕跡都看不見。

減少垃圾 重點是斷掉一切根源

因此,莫迪決定斷掉這一切的萬惡根源,他相信當禁止所有一次性塑膠垃圾,自然被丟棄在大自然間的廢棄物會日漸減少,並從根本的改革做出徹底覺悟,他說,這是「印度的夢想」。

這項重大的改革,意味著寶特瓶、塑膠袋恐怕不會再出現於印度,如此將從內到外影響一切生活習慣或商業活動。

「做出一項決定恐怕不容易,但透過環境保護意識、技術合作和全球夥伴關係,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必須聯合起來,讓地球更加美好。」

此外,也由於觀光活動之興盛,導致許多景點、地標都有嚴重的垃圾問題,為此,政府也宣告包含泰姬瑪哈陵在內的100多個國定古蹟將不再有垃圾。

塑膠已對動物造成巨大傷害

塑料不能像其他的物質在自然中分解,所以高達3/4的塑膠垃圾都累積在垃圾掩埋場,還有更多的垃圾散落在陸地上、沉在海洋深處、湖泊中,一旦這些垃圾被其它生物誤食,往往都是死路一條。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海洋廢物計畫主任南希華萊士(Nancy Wallace)說,水中的塑料廢物已被證明可以危害600多種海洋生物,「鯨魚,海龜,海豚,魚和海鳥都受傷或死亡。」

比方說在海洋中,塑料碎屑漂浮在表面,陽光將其分解成為微塑料的微米級顆粒,這些可以被鳥類誤認為食物,並可能污染海洋食物鏈,接著再被人類食用──到頭來,始作俑者永遠是人類自己。

(圖片來源:asiancorrespondentqzbrettcoleuntoldstoryplastic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