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明年或超車日本成第四大經濟體 股市中長多頭行情可期

國際金融市場受到地緣政治動盪和美國聯準會延後降息影響,連帶壓抑印度股市近期表現。不過,隨著印度大選結果將於6月出爐,市場認為總理莫迪有望贏得第三任期,得以延續政經改革力道。在大選結果不確定性降低後,柏瑞投信表示,政府施政與預算壓力將獲得緩解,加上市場對印度經濟強勁成長前景具高度共識、外資看好印度資本市場發展可望吸引資金流入,印度股市中長線多頭行情仍可期。

柏瑞投信指出,印度股市去年創下歷史新高,更已連續8年收漲,成為少數創下連續8年帶來正報酬的市場。根據外資券商Goldman Sachs今年1月統計,從1994年到2023年這過去30年來,印度市場有超過七成的機會帶來正報酬,且平均年報酬率為14%。

此外,Goldman Sachs統計也指出,2023年國外機構投資人(FII)資金淨流入印度金額達2,144億美元,創下近10年次高,也回補了2022年的資金。預期在全球去中化浪潮、印度製造政策延續、以及龐大的內需及人口紅利等利多下,將吸引跨國企業持續投資印度,帶動印度人均GDP成長,進一步提升當地消費力和經濟成長動能。

由於印度資本市場表現強勁,印度股市佔MSCI指數的權重亦持續攀升。根據國際指數編製公司明晟(MSCI)於2月公布最新全球標準型指數的季度調整結果,印度在該指數之權重由17.9%調高至18.2%,創下歷年新高。中國權重則由26.6%降至25.4%,兩者差距再次拉近。本次調整已在2月29日收盤後生效,預計將有約12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印度。

柏瑞投資印度股票團隊主管胡薩法.胡辛(Huzaifa Husain)指出,疫情之後的全球供應鏈逐漸恢復彈性,通膨和企業獲利下滑的情況獲得改善,印度經濟可望受惠於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此外,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更加全面生活化,不但降低了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並同時提高生產力,也讓印度金融機構受益良多。例如,印度人民所使用的即時零售支付系統,處理的金額價值約當三分之二的GDP。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公布的最新報告,以美元計算的印度名目GDP預估值,可能會在2025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而在超越日本後,到2027年時,印度將再追過德國,躍居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央行更樂觀預期,今年度實質GDP將成長7%,為股市帶來堅實的支撐。

更多太報報導
AI伺服器爆發潮受惠廠 外資估技嘉目標價樂觀上看658元
日股ETF 2.0啟動! 復華推出00949布局四日本四大產業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