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工政策的反抗盲點(上):台灣與印度簽署MOU,最不開心的可能是中國

文:麥克聳聳肩(流浪世界的分析狂,轉入政經史哲和教育的理工男,曾任智庫分析師,政治洞察曾獲三大黨的幕僚邀約,熱愛跨框架的探索,流浪旅行超過20國)

台灣與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希望透過印度移工解決缺工問題,卻在網路引發巨大的反彈聲浪,將印度移工和性犯罪做連結,之前甚至號召「反印度移工遊行」,但大多台灣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其嚴重性。

我會分兩篇聊幾個台灣鮮少人知的問題:我接觸過MOU的困境、中國的封鎖和資訊戰、對國際合作的影響、台灣社會的封閉性、以及台灣對移工有多壞。

MOU有多重要?

我在智庫工作時,恰好就有經手台灣對外的MOU討論過程、官方接觸、國與國雙邊合作等等,在第一線接觸深深感受到台灣的經濟困境,與中國長期經貿封鎖的真相。

先簡單解釋,可以想像MOU像同意出門約會,FTA像結婚,彼此一開始會經歷很多MOU讓關係升溫,最後才有機會到FTA(ECFA類似FTA,所以離婚是會痛的)。合作備忘錄(MOU)沒有實質法律效力,只代表雙方有意願朝某個方向合作。 自由貿易協定(FTA)則有法律約束力,消除貿易壁壘、減少關稅、開放市場、促進雙方經貿活動和整合。

越南近年這麼受外資歡迎,FTA簽得很狂,把市場打開就是主因之一。韓國和新加坡,在國際間也是MOU和FTA簽到手軟,印度移工更是新加坡第三大人口,到處與各國包含東南亞國家進行官方經貿合作、關稅減免、投資布局,東南亞機場、都市計畫那些大型建設或軟硬體市場的投入,常看到韓國和新加坡的影子,這些都是源自官方MOU和FTA的威力。

MOU是外交單位和相關智庫的超級KPI,歷時可長達數年之久,會經過無數雙邊會議,政府、智庫、專家學者層層討論,根據雙方市場需求與優勢,討論如何互相合作,很多會石沉大海,有些形成共識才能進入簽署階段,常是耕耘數年的成果,得來不易。

中國的封鎖未停過

中國的一中政策和國際施壓,可不是拔台灣邦交國、吵官網上的國家選單有沒有台灣這樣表面。中國是有戰略性的在壓縮台灣空間,阻止我們和他國交流合作,逼我們在經貿上依賴中國,無法分割。

台灣和各國在經貿合作的空間是長期被中國阻斷的,以中共政府的視角,台灣是一個中國城市,擅自和他國進行國與國經貿合作,是不能接受的,這樣的施壓沒停止過。只有不怕中國、不想自我審查、不照中國要求的規矩做事的政府(通常是親西方的民主國家),才敢頂的著威脅,比較敢跟台灣簽署MOU,例如近年像美、英、日本、捷克、立陶宛、烏克蘭這些國家。

偷偷爆料我個人的雙邊會議經驗,馬來西亞和台灣開會總是在裝忙,保持定期討論、保持言之無物、保持討論不出個結果,因為馬來西亞政府很親中,實際上他們可能不想跟台灣官方有明顯瓜葛,以免觸怒中國。若有看到MOU新聞大多是民間或產業協會之間,而非政府部門。

台印簽署MOU必定讓中國不開心,而這波炎上,國安單位和印度學者斯里帕娜(Sriparna Pathak)皆表示背後可能有中國認知戰的操作,反印度的新聞從親中媒體開始,接著大量假帳號散播內容雷同的貼文帶風向,論調也和中共官媒一致,最後也成功在台灣論壇燒起來。甚至在總統候選人政見會也見親中政黨候選人引用相關假新聞拿來討論。

製造台灣政府無能的假象

台灣政府對外的談判與交流空間被中國卡死,往往只能用「民間」的方式切入,吃一些中、日、新、韓吃剩的碎屑。包括「疫苗採購」議題也是同樣的困境,「擋政府不擋民間」是中共一直以來的策略,同時也能塑造台灣政府無能的形象,但其實只要以官方名義出國交涉,總是談得非常辛苦。

官方的路被卡死,民間也一股腦只想做中國市場,台灣在國際經貿上是被孤立又主動孤立自己的狀態。有國家願意坦住中國壓力跟台灣簽下MOU,以台灣處境來說是很重要的突破。

更可怕的說,只要台灣同意一國兩制,短期經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是能騙到最愛發大財的台灣。因為中國長期封鎖的經貿機會會大開,之後再像香港那樣透過憲政去控制就好。

嚇到各國,影響國際經貿空間

以台灣的處境,MOU是重要起步,經貿來說,先累積MOU,才會有FTA,才會有進一步組團RTA(區域貿易協定)的機會,每一階都會打開更大的經貿市場和關稅壁壘。世界各國早已在組團RTA時,台灣連MOU都談得很辛苦,國際貿易上是超級邊緣人。

好不容易突破的台印關係,卻可能因為台灣社會的反彈,而增加變數。

台灣如此鋪天蓋地又充滿歧視的反彈聲浪,印度政府、智庫以及民間是嚇到的,他們沒有想到台灣竟然如此厭惡印度。印度當地看到台灣的反應,網紅和民間也出現反彈聲音,台灣這麼歧視我們,政府為什麼還要跟台灣合作?

在國際外交上,先不說歐美日這些願意理台灣的國家,台灣一直努力想在經貿上尋求突破的新興市場國家,基本上全部都被嚇到了。他們大多經濟、公衛、治安都遠不及台灣,但他們在國際往來上,很難遇到像台灣這樣群起歧視和攻擊的合作對象。

台灣民眾的反彈,不僅是內部輿論的討論,那就像在一個會議桌上,當著各國面前,對某國代表大喊「你這個強姦之國,走開!」一樣的有攻擊性。

這會讓和台灣協商的國家有更多顧慮:「會不會我們談成了,結果跟印度一樣,你們民間超討厭我們,到時候我要怎麼跟我的國民交代?」已經在協商的MOU或FTA會增加變數,正有進展或還在努力中的國家可能選擇暫停觀望,對台灣可說是非常不利。

延伸閱讀
BBC看花蓮7.2強震:台灣如何藉二十年來的經驗教訓降低損失?
散布假消息使民眾產生認知失調,幕後藏鏡人可能是境外勢力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