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沒創造就業奇蹟!失業者多為年輕人 《外交政策》剖析莫迪政策缺陷

印度國會下議院大選自本月19日起跑,尋求第3個任期的現任總理莫迪也有望連任。莫迪經常吹噓其統治下的印度經濟成長故事,還喊出「印度製造」的口號,矢言要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然而,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印度的失業危機在年輕人及受過教育的人之中尤其嚴重。

每年有700萬至800萬印度年輕人進入勞動市場,但許多人從未找到工作。印度的失業危機在年輕族群及受過教育的人中尤其嚴重。印度近83%的失業者是年輕人,這些失業的年輕印度人中,近66%受過教育。2022年,畢業生的失業率為29.1%,是不會讀也不會寫的族群失業率3.4%的近9倍。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最近的報告,受教育不能保證在印度找到工作,「青年失業率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其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失業率最高」,儘管印度青年整體失業率從2000年的88.6%下降到2022年的82.9%,但印度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面臨失業的比例從54.2%上升到65.7%。而且「女性失業率高於男性」。

印度專家與經濟學家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失業危機背後有許多原因,包括教育品質不佳、政府對教育及衛生的投資不足、政府及民營部門亟須投資更多的勞力密集型產業。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前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最近表示,印度教育品質差是印度長期經濟成長的其中一個問題,並呼籲政府增加投入教育及衛生的支出。拉詹上個月接受《彭博》(Bloomberg)採訪時表示,印度首先需要提高勞動力的就業能力,第二是要為現有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cite>2023年3月20日,印度孟買通勤高峰時段的車站景象。(美聯社)</cite>
2023年3月20日,印度孟買通勤高峰時段的車站景象。(美聯社)

根據世界不平等實驗室(World Inequality Lab)4位經濟學家3月發表的論文,印度的不平等在莫迪(Narendra Modi)統治下比英國統治下更嚴重。該論文指出,2014年至2015年、2022年至2023年,頂端不平等的加劇在財富集中度尤為明顯,印度頂端1%的收入比例「位居世界最高之列,甚至高於南非、巴西、巴西及(美國)」。

印度經濟學家、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經濟學教授成員戈什(Jayati Ghosh)指出,印度收入最高的10%至20%人口是高經濟成長率的受益者,大多數人最終因莫迪的政策而受苦。戈什指出,2016年莫迪廢除500盧比及1000盧比紙幣時,86%的印度貨幣變成非法,現金的稀缺導致經濟中的就業緊縮,印度經濟仍然主要是非正規經濟,並且主要依靠印製的鈔票運作。

<cite>印度加爾各答的一位送貨員。(美聯社)</cite>
印度加爾各答的一位送貨員。(美聯社)

印度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經濟學助理教授德維維迪(Aasheerwad Dwivedi)表示,新的商品及服務稅也「造成了不平衡,生產商需要適應新系統,考慮到印度的非正式性,這很困難。」《外交政策》指出,這2項干預措施對印度體系造成重大衝擊,新冠疫情讓這種衝擊進一步加劇。

經濟學家表示,最近更讓人擔憂的發展是結構轉型的逆轉,處於勞動年齡的印度人重返農業部門,而這種不尋常的轉變歸因於一系列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的大規模返鄉,也是因為城市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印度印度管理研究所勒克瑙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Lucknow)經濟學高級教授拉奧(Tripati Rao)表示印度正經歷緩慢的結構轉型,農業仍然「僱用全國約43.7%的勞動力,這反映出印度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緩慢,由於非農業部門對熟練員工的無效需求,農業勞動力的比例高於應有的比例」。

<cite>印度農夫以火燒方式處理稻荏(美聯社)</cite>
印度農夫以火燒方式處理稻荏(美聯社)

莫迪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原本應創造製造業就業機會需求,但進展緩慢。德維維迪表示,該計畫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將製造業占印度GDP的比重提高到25%,但這從一開始就是「野心勃勃」的目標,因為印度傳統上並不是製造業經濟體。此外,莫迪的政策也存在缺陷。德維維迪指出政府關注的產業太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太少。

密拉特鎮的故事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密拉特鎮(Meerut)距離首都新德里(New Delhi)僅約50英里(約80公里),是重要的軍事駐地,鎮上新建的多車道高速公路已成為鎮民對未來成長及發展的希望象徵,他們希望它能為當地帶來工業、就業機會、改善的生活品質。然而,自莫迪上台以來,除了高速公路之外,這座城鎮並未發生太大變化,距離首都的國際化生活方式仍有很遠的距離,它也象徵莫迪領導下的印度不平衡成長的故事。

密拉特幾乎每條街道上都掛著私立學校及專業課程的橫幅廣告,他們收取的費用不低,但提供的教育品質鮮少達到標準,在這些學校學習的人無法負擔更有聲望、更昂貴、升學率更高的私立學校,或者無法通過頂級公立教育機構的競爭考試。

喬杜里(Manu Chaudhary)曾在密拉特當地大學攻讀電腦管理學士學位,目前在當地的電腦維修店工作,而這不是他讀大學時夢想的工作,他曾希望在跨國公司找到高薪工作,但始終未能如願。喬杜里表示他很失望,但已經繼續前進,而他並未因為明顯的失業問題而對莫迪感到不滿,而是希望莫迪繼續執政,並專注於為印度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