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元首分際 台應向美借鏡

中國時報【蔡致仁╱綜合報導】 「凝聚共識,謹守分際」是美國卸任總統的默契。他們有些致力推進國際和平或參與慈善,有些繼續在國際領域發光發熱。但共通之處是不再戀棧權勢,少見批評後繼者,更別說主動引起爭議。 小布希回鄉撿狗便 從絢爛歸於平淡不是那麼容易!前美國總統小布希儘管任內發動兩次戰爭備受批判,但卸任後回到家鄉德州定居,完全脫離政壇鎂光燈,對國內外事務鮮少發表公開評論,生活簡樸且低調。 幾年前他在家鄉一所大學演講說,雖然曾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但他很快適應離開白宮後生活。他說,離開華府不久後,有天他養的狗竟在鄰居家草坪方便,他詼諧地說,「卸下總統職務後,我必須親手拿塑膠袋,撿起以前從不碰的東西」。 如今小布希大部分時間打高爾夫球、整修牧場、騎越野車、看棒球賽、畫油畫且辦過畫展,此外,就是參加慈善活動。 卡特致力調停戰爭 台灣人對前美國總統卡特印象,可能只有當年他宣布與台斷交。但他卻被美國人讚為「模範卸任總統」,卸任後更發光發熱。 為促進世界和平,卡特奔走世界各地,積極參與調停戰爭及人質危機談判。1994年與2010年兩度前往北韓,第一次是與北韓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協商,暫時凍結北韓核武;第二次成功營救被關押8年的美國公民。卡特2002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推廣民主與人權的努力。 根據美國總務署統計,卡特是歷來花費納稅人錢最少的前總統,他仍與妻子住在喬治亞州老家,參與慈善事業30年不輟。對有些前總統透過演說或任職企業賺取財富,他表示「那沒什麼不對,只是我沒有想致富的動力」。 我前總統們頻惹爭議 年富力強的卸任總統柯林頓和歐巴馬也刻意在卸任後保持低調,和現實政治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就重大國內國際議題發表看法,引起不必要爭議。他們謹守分際,絕不發表分裂黨內言論,更對凝聚國家、社會共識有使命。 台灣卸任總統應嚴肅思考,美國卸任總統保持低調,不再戀棧權勢的背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