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嘴巴就能看出有沒有「結石體質」! 預防結石吃什麼?補鈣反而減少結石

結石痛起來很要命!結石是在腎臟、輸尿管或膀胱中形成的硬物質,當這些結石變得過大或阻塞尿液流動時,可能導致劇烈疼痛。從中醫角度,結石與「體質」大有關係!可從外觀4徵兆看出有沒有結石體質。

 

中醫師余雅雯分享案例,有一名男性患者,候診時痛到劇烈嘔吐、臉色發白,叫救護車把他送到醫院,結果是腎結石滾到輸尿管,而他上次發生結石到現在才2年, 一問才知道他飲食重鹹重辣,導致結石很快復發。

看更多:腎結石/9種人容易腎結石!常喝豆漿會導致腎結石嗎?如何預防腎結石?

 

4徵兆看出結石體質!「濕熱體質」要當心

余雅雯表示,台灣屬亞熱帶地區,常下雨氣候潮濕悶熱,濕氣很容易停留體內,從中醫觀點來看,「濕熱體質」的人較容易產生結石,可透過以下幾個徵兆來觀察:

 

●臉部油亮:臉部總是泛著油光、容易出油,用吸油面紙擦完後,過一下又是滿臉油光,這也是濕熱體質的常見特徵。

●嘴巴黏、不容易口渴:由於體內濕氣重,身體不容易感到缺水,因此就不容易覺得口渴。

●舌頭紅、舌苔黃:濕熱體質的人可發現舌頭偏紅或舌苔較黃,建議可以和旁人互相對照看出差異,舌頭紅代表代謝快速、易流汗,若身體處在缺水狀態,會導致容易長結石的體質。

●大便黏膩:如果上廁所後,發現馬桶經常沾黏排泄物不易沖掉,需要經常刷洗,很可能就是體內濕氣過重,造成大便黏膩,這是很好判斷是否為濕熱體質的象徵之一。

看更多:膽結石/膽結石和膽固醇有關!膽結石會有什麼症狀?腹痛嚴重小心敗血症

 

預防結石怎麼吃?

余雅雯進一步提到,台灣結石患者中,結石的成分超過85%是草酸鈣結石,而不少人誤以為含草酸的菠菜加上含鈣的豆腐會造成結石,事實上,草酸和鈣質會在腸胃道中結合,形成人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而由糞便排出,不會於尿液中形成結石。想預防結石要吃什麼?余雅雯分享以下飲食提醒:

 

1.不能吃太鹹

過量的鹽分攝取,會減少尿液形成,使草酸鈣結晶更容易堆積形成結石。鹽分攝取建議每日不超過6克。

 

2.減少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

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質合理攝取量,約每公斤體重0.8~1克。有研究顯示,長期大量食用動物性蛋白與動物性油脂的人,較容易長結石。

 

3.禁止碳酸飲料

研究顯示,愛喝碳酸飲料的人如可樂、汽水、手搖杯等,也容易罹患結石。

 

4.避免過度服用高劑量維生素C

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不用擔心會過量;但從營養補充品攝取恐過量,會有結石的風險。

 

5.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及水果含較多的鉀、鈣、鎂離子,屬於鹼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使尿液偏鹼性,減少尿中鹽類沉澱物的產生,預防結石。

看更多:她不愛吃菜常便祕罹大腸癌!醫推木耳「這樣喝」改善腸道 膽固醇也下降

 

6.適量鈣質攝取

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反而能減少結石發生。適量鈣質攝取可多吃小魚干、黑芝麻、海藻類、蝦皮、芥藍菜、莧菜等高鈣食物。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余雅雯中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中醫如何治療心悸?中醫從證型切入治療調養 有「這些」合併症要小心
媽媽煮湯「加錯藥材」小五竟來月經!中醫:天涼喝湯當心吃出牙齦腫痛
不想上班?收假後焦慮爆表原來是「百合病」!中醫師授4招克服工作倦怠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