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每個人都有病

跟朋友聊起前陣子人生的跌宕起伏,她提到自己也剛經歷一段身心靈都很難受的考驗,我的心理師朋友K老師立刻推薦一齣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這齣戲以熱心又善良的護理師多恩(朴寶英飾)為主角,進入精神病房之後,她遇到各種病人,包括躁鬱症、憂鬱症、妄想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等,而且她發現其實自己的好朋友、甚至自己也苦於精神疾病,且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難題,該怎麼在痛苦中找出方法生存下去呢?

這部作品讓我想到快20年前超受歡迎的影集《怪醫豪斯》,同樣有層出不窮的怪案例、一波波的危機,加上個人特色強烈的醫護人員,讓人一見傾心。這齣戲的劇名很有意思,第1集就帶著觀眾參觀精神病房的設計,裡面沒有繩子、鉤子、甚至沒有喇叭鎖,因為任何可綁東西的地方,對有自殺傾向的病人來說都是最佳上吊地點,因此這裡的陽光最早到,因為沒有窗簾!

劇中對話「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還是病人」貫穿全劇,精神病房裡面的病人其實不是「他們」,「他們」都曾經是「我們」,因為失去了某些重要的東西而生病。但劇情也沒有童話式幸福快樂的「痊癒」,他們會在找到方法跟疾病共存之後出院,掙扎著生存下去。

醫療劇好看,是因為有扣人心弦的劇情,加上突然噴血、緊急搶救的生死瞬間,可是該如何以戲劇呈現精神疾病?劇中讓醫護人員透過練習體會恐慌症,用雙手按住自己鼻孔、只透過嘴上的一根吸管呼吸,雙耳蓋住,感覺真像是溺水般吸不到氣、心悸、恐懼,呈現出恐慌症的窒息感與瀕死感,讓觀眾也能同步體會。

當然,整齣戲不是只有危機,還有愛情與喜劇成分。我一直好奇編劇幹嘛非要寫個專醫痔瘡的醫生,原來是為了這句台詞,「一個接受過精神科治療的人,要怎麼當精神科護士?」醫生回答:「那如果我接受肛門治療,就不能當肛門外科醫師了嗎?」更回答了所有人的大哉問──精神病患還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嗎?

我曾好奇精神疾病到底會讓人面臨多大壓力,K老師說,病友大腦惡化的程度大約等同在阿富汗作戰的軍人,隨時面臨「戰或逃」的威脅,甚至還會出現創傷症候群!所以精神疾病不是「強說愁」,不是放寬心,多出門散步就好,真的需要時間來舒緩。

再50多天就要選舉了,依照慣例,民眾出現焦慮與失眠的機率增高,這時候應該多看看《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真的有益身心健康。(作者為作家)